15/08/2016
優化制度 解上樓難
房委會公布公屋輪候冊的最新數字,一般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升至4年,創15年來新高。不少人慨嘆公屋「3年上樓」的承諾不再,年輕單身申請者更苦等多年都上樓無望。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輪候時間將進一步延長。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原因在於公屋建屋量不足及申請數目不斷增多,港府應當將資源優先分配予最有需要的一群,另外,亦要循增加公屋回收率及加快建屋來增加供應。
據房委會資料,公屋申請數目在過去幾年一直上升,由2012年6月的10.6萬宗,升至近年的約15萬宗。與此同時,本港的公屋單位建屋量每年只有1.5萬個,2014/15年度更不足1萬個。在供應量不足而申請數目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平均輪候時間將會有增無減。有團體於上周末到房委會請願,準租戶入伙時間一再延後,令生活失預算。
既然資源有限,政府應該妥善分配,讓有急切需要人士優先上樓。現行制度已設有分流,分一般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人。今年長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4年,較一般申請的4.1年早「上樓」。
不少年輕人一滿18歲,趁着「低收入」申請公屋,更慨嘆苦等多年仍未能上樓。敢問一句,年輕申請者是否真的生無居所?還是純粹渴望獨立自主、有私人空間、脫離父母視線?然則,一家四口擠在劏房、板間房的貧窮家庭是否更有急切需要,更應先「上樓」?
我們明白香港地生活艱難,但當年輕人以「低收入」(申請者申請期間的月薪不能超過10,100元)為奮鬥目標,這的確令人擔心,亦令真正有需要、沒有能力負擔私樓的低收入家庭失去援助。請各年輕人好好想一想,自己仍有很長的路可以走,讓機會留給有需要的人。
讓有更急切需要人士先上樓之餘,港府亦應從供應面入口,短期計劃是加快公屋單位流轉,特殊處理凶宅等「不受歡迎的公屋單位」,加快編配單位予「接受程度較高」的申請人,盡量縮短輪候時間,避免造成浪費。
長遠而言,政府亦要加快興建公屋,增加單位供應。《長遠房屋策略》中,港府未來十年的公屋供應目標為20萬個,而要達至這目標先要解決地從何來的問題。然而,放寬改變土地用途,開闢部分郊野公園用地以至開發古洞北、粉嶺北等新發展區及填海等方案都會面對不同持份者的反對聲音,令覓地建屋困難重重。
作為負責任政府,必須妥善分配有限資源,讓市民安居樂業,有瓦遮頭。但政府要成事,亦有賴各界協力,停止不必要的內耗,解決社會問題。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