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2012
別讓上海太「承」重
當前全球氣溫變暖,使得上海沿岸的海平面正在不斷升高,二月下旬,樓高六百多米的摩天大樓「上海中心」在建工程附近的道路沉降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上海市新聞辦回應稱:「是施工中的正常現象,沉降處於可控範圍」,但是仍難釋民眾對陸沉問題的疑慮,上海平均標高才4米,人民公園附近甚至才2米多,而黃浦江潮漲可達5米多。所以,如果一旦再下沉2米,上海豈非變「海上」,陷入一片汪洋?!
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是地面沉陷的重災區,自1921年發生地面沉降以來,至今沉降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達2.6米。陸沉可以造成城市排水系統失效,防汛能力降低,還會對大量線狀工程如鐵路、輸水、輸油管線、橋樑、通訊線路等造成破壞。近40年來,因地面沉降的直接經濟損失,包括潮損、勞損和安全高程損失就高達2,900億元。
1966年起,上海「控沉」行動,限採地下水,向地層回灌自來水等,特別是90年代末長三角地區的聯動防沉降後,每年下陷速度已不足10毫米。僅這以毫米計的抗地面沉降成果,卻要以持續巨大的資金投入換取和維持,「十一五」期間,在「控沉」管網改造上再將投入兩百億呢!
儘管昔日上海通過「限採、回灌」防治地面沉降取得「奇蹟般的成就」,但今日摩天大樓又成了城市沉降的新威脅。實測沉降資料證實:90年代以來,高層建築等城市工程建設對中心城區地面沉降的影響上升到約佔總體影響的40%;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地區的沉降每年達12至15毫米,且無減緩趨勢,每10年累計就約等於一級台階的高度。
上海地質其實不適宜建過高的樓宇,但1993年以來上海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幢高樓,金茂大廈420.5米,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米,毗鄰在建的上海中心632米,高層建築已經有七八千幢了,目前摩天大樓仍方與未艾,如雨後春笋,不知該慶賀還是感傷悲?!
上海的摩天大樓已實在太多了!毫無疑問是中國目前最高的城市,甚至在世界的最高城市上排名都是前幾名,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並非來自華而不實的超級高樓;大都市的國際性標誌和象徵,不必通過摩天大樓來體現,充分利用城市土地,促進金融貿易的發展還有其它更好的方式。
雖然中國人聰明,現代建築技術先進了得,甚麼「氣壓沉降法」、合適的樁基持力層與樁型選擇、樁基承載力和沉降量的準確預測都可將地面沉降減至最低限度,但眾多位置、規格不一的高層建築的沉降形成合力,對整個上海市就會造成某不均勻沉降,這都會引發高層建築安全隱患。「積羽沉舟、蟻穴潰堤」細微的隱患,日積月累,其危害便不可小覷。
為了應對地面沉降災害,為了城市明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別讓上海太「承」重。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