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13
窮鄉教育更重要
中國擁有五千年文化,但當中幾千年都是處於貧窮狀態。翻看歷史,漢代及唐代的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生活質素都較為優勝,所以才有「漢人」、「唐人」之稱。
現在中國的發展愈來愈繁榮,近十年尤甚。過往我的文章,不少都討論內地人與本土的文化差距。友人問我,是否討厭內地人,必須澄清,我絕對沒有這個想法,也絕對不會仇視中國人,我們這一代的香港人,大部分亦認同「中國人」這個身份。
或許最令我關注的是,轉眼間,中國人由貧窮變為富有,以資本主義作為核心價值,任何事都變得只以錢作為衡量的標準。情況就如戰國時,秦始皇以為自己威權極至,就能統治天下一樣。我寄望的是,同胞變得富有的同時,教育質素會相應提高。究竟我們花在教育的百分比,是否與歐美國家相符?我所說的不單是經費,也是時間及大量普及的教育;不單是城市,更重要的是貧鄉的教育。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當局擬關閉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你認為若其關閉是否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