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2012
聚焦資產審查實屬不幸(工黨 李卓人)
近期社會最關注的政策,非「特惠生果金」莫屬。改善長者生活保障,本來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但自從港大社工系副教授羅致光一席話後,討論演變成資產審查攻防戰,而非聚焦不同退休保障制度的優劣,實屬不幸。
事緣早前羅致光出席一電台節目時表示,從來沒有人要求把生果金倍增,但當政府提出「特惠生果金」時,有政黨即提高叫價要求取消資產審查,跟政府鬥民粹,有違政治道德。政治人物被無理取鬧,很多時都是一笑置之,但如果有關指摘妨礙理性辯論,就有必要澄清和駁斥。
在去年九月施政報告諮詢時,我們已要求上屆政府在任內提出一個可令所有長者即時受惠,以及可有效攤分風險和財務上可持續的退休保障方案,並在2016年或之前正式推行,而未正式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前,應即時提高生果金至每月2,000元。民間團體十年前已提出由勞資官三方供款的退休保障制度,可惜政府研究十年仍沒有寸進,我們因此在去年提出落實時間表,而提高生果金只是過渡安排,以解長者的燃眉之急。提出這建議時,梁振英仍未正式宣布參選,更遑論有「特惠生果金」政綱,所謂「當政府行前一步,政黨就將門口推前一步」,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未知是否與羅致光本人有關,但「有違政治道德」言論一出,政府和報章評論隨即將反對資產審查妖魔化,指不設資產審查將會令生果金開支大增,不僅影響其他扶貧措施,還要下一代承受沉重稅務負擔,股壇長毛David Webb就計算出至2039年,薪俸稅邊際稅率和利得稅稅率都要提高至21.5%。讀者如想加入聲討行列,請先搞清楚一個問題:究竟甚麼人提出免資產審查生果金作為恆常措施?答案是沒有!主流民主派政黨都是要求提高生果金作為過渡安排,有人熱烈討論一項沒有人提出的政策建議確是耐人尋味,至於一些嚇人的數字,大家亦無需要認真看待,就當是一些人的算術習作好了。
我早前說現時討論聚焦資產審查是不幸,是因為有人誤以為引入資產審查就是財政上穩妥的做法,這是大錯特錯!衡量一項政策的財政可持續性,必須一併考慮融資方案。生果金是單靠每年稅收支付,無論有沒有資產審查,社會都必須面對十多二十年後人口老化,長者退休保障開支持續飆升,但勞動人口(納稅人)比例卻持續下降的難題。資產審查只可以將問題推遲,未來數年政府一定有足夠財力應付,但問題卻不會就此消失,而當十年後問題浮現,政府因為退休保障開支大增而入不敷支,屆時才想辦法解決已經太遲,因為人口機會窗即將關閉。
民間團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警告,不論有沒有資產審查,單靠每年稅收是無法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開支,社會必須未雨綢繆,及早推行預先儲蓄式(pre-funded)退休保障制度,在人口老化前累積足夠儲備應付日後需要。正因為有這樣的認知,民間團體不待政府研究,自行在十年前提出全民退休保障具體方案,只可惜特區政府卻蹉跎歲月,張建宗局長不斷說仔細研究,但五年任內研究結果隻字不見,猶如墮入黑洞。
即使今日立即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其實已經太遲,因為距離人口機會窗關閉只有十多年時間,單靠三方供款已無法累積足夠儲備,政府必須一次過注資約500億元啟動,方可應付人口老化高峰期的退休保障開支。粗略估算,計劃每推遲一年,啟動基金就要增加約100億元,如果再拖十年,計劃的效用將會大打折扣,因為預先儲蓄的元素將會隨人口開始急速老化而消失。
未來一兩年是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最後機會,我們因此在去年提出時間表,考慮到強積金「由無到有」大概用了七年時間,如果政府有心推行,五年內落實絕非過分要求。至於雙倍生果金,只是過渡至全民退休保障的安排,引入資產審查實屬多此一舉,而不設資產審查只會帶來一次過額外支出約300億元,相對於6,000億元財政儲備,政府是綽綽有餘。如果政府從善如流,不但全港長者可即時受惠,還可向社會清楚表達落實全民退休保障的決心(pre-commitment),有助凝聚共識,令計劃推行更加暢順。
可是政府只將精力放在資產審查,只將目光放在未來數年的財政開支,務求在五年任內不會出事,卻將難題推給下屆政府和下一代處理,不負責任,莫過於此。如果政府是認真處理退休保障問題,必須清楚交代:為甚麼單靠稅收支付會比預先儲蓄制度更加穩健?即使引入資產審查,如果稅制不變,是否可以應付人口老化高峰期的支出?我們的下一代會否面對一個兩難處境,要麼大幅加稅,要麼對長者貧窮坐視不理?
《工黨主席 李卓人》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