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2018
預防勝於治療——從醫院急症室變「戰場」說起
春暖花開,萬物滋生。可是,近兩月流感已導致香港醫院急症室如「戰場」,逾三百人因流感而逝世。天氣至今乍暖還寒,這幾天又遇冷鋒到港,令人驚魂未定,流感殺人,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流感肆虐橫行。衞生署截至周日(3月4日)公布,今年錄得494宗嚴重流感個案,造成313人死亡。
本港醫院如戰場,已不是今年新鮮事,實質積弊多年,未見起色。隨著香港人口老化,醫院病人更多,有的病人要在急症室苦候達八小時,才獲應診。前線醫生聯盟指出,醫生人手不足,難以應付服務需求。有醫生指內科有幾百名病人,只有一名內科駐院醫生(不計實習醫生)通宵當值,忙於應付病情惡化人士,又要急於接收新症。
護士方面,也忙得透不過氣來。按國際標準,一個護士對六個病人,但近月流感高峰期竟是一對二十個,真的吃不消。有護士說:「忙得有時只看病人一分鐘,便判斷病人是否正常。」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於新年前到病房教學,指出病房慘不忍睹,像街市又像戰場。有前線醫生說:「我們前線醫生每天在死做爛做,看不見希望……空缺尚未填補到,那些新人便已辭職了,導致愈來愈少人幫手,病人人口卻不斷增加,我們前線醫生感到很灰心」。
新一代健康未必比上一代好
香港流感的死亡個案,以長者為主,由於體質虛弱難敵病毒,易於誘發併發症而死。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人壽命冠全球,展望未來,新一代的健康可以持續向好嗎?
2017年香港平均壽命是第二年世界第一,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81.32歲及87.34歲,女性壽命更首次超越日本,成為「雙重冠軍」。但這不能論定港人愈趨健康,更可能是香港醫護人員疲於奔命為病人服務的功勞。
筆者多次與醫生們私下討論,他們說,年青一代港人的身體不一定比上一代好,反之可能愈來愈差。
首先,新一代人從小到大呼吸著污濁空氣;食物污染愈來愈嚴重:海產魚類有重金屬、蔬菜又含農藥,雞肉可能有激素,吃豬肉或有抗生素。
其次,生活壓力大。工作方面,加班世界前列。樓價近年狂升,工資又跟不上租金或樓價升幅。工作講求快速、效率、業績增長。更糟糕的是,工時長導致沒空做運動,令體質每況愈下。
政府宜為中年人士體檢
香港醫療人手不足,港人體質又趨弱,實在堪憂,怎麼辦?
培訓大量醫護人才正是當務之急。喜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剛發表財政預算案,指出增加醫療開支,醫管局於2018/2019年度的經常資助會提高近六十億元,以增加病牀數目、手術室節數、普通科和專科門診名額和相關人手等。
為鼓勵市民採取健康生活模式,預算案提出向衞生署每年額外撥款一億元,希望減少市民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團結香港基金期望,港府撥款實踐「慢性疾病管理醫療券計劃」,為45歲或以上人士提供每人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資助,進行身體檢查,一旦發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及早診治。本港45歲或上人士約有350萬人,估計資助身體檢查需約資金約2.5億元;基金會認為,政府應視為投資,長遠有助減少醫療開支。
由於患慢性病有7成因不良生活習慣引起,因此,市民須反省自己放任暴吃、抽煙狂飲、開夜電玩……糟塌健康的惡習,而應自我改善飲食、增加運動等,從建立良好生活著手。事實上,人們享有健康,不應只想到有病靠醫生診治,個人也應自救,保持強健體魄以抵禦疾病。
這次流感持續肆虐帶給我們啟示,港府須盡快做好預防性醫療性措施,市民也要具預防意識,提升體質,關顧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