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2018
土地缺乏,老齡困惑
又到了令長者擔憂的季節!長者體弱多病,較易感染流感病毒,由此引致的併發症更是長者「頭號殺手」。最近從電視新聞裏看到,一幕幕病床擠在醫院裏,讓人對香港醫療服務優良的說法存疑。一葉知秋,我們從中可以深究出內裏隱含甚麼根本性問題?如何解決?原來,土地不足是重要癥結之一。
「最新近」落成公立醫院,距今快二十年
在香港這擠迫的都市裏,不少市民都在戴口罩,冀避開流感病毒的傳播。可是,對於長者來說,免疫力低,真是防不勝防;盡管各區鼓勵長者打防疫針,但流感引發死亡人數,長者是重災區。長者的治療可以得到妥善安排嗎?
在這流感高峰期,香港十五個公立醫院的內科住院病床佔用率「爆燈」,有的負荷更超三成半,政府甚至要向私院借用床位。當前香港人口老化升至16%,已亮起紅燈,統計處預計人口老化步伐會加快,到2036年每三人就有一人是長者,屆時對醫療系統的需求更大。可是,要想到本港「最新近」落成的公立醫院,要追溯到1999年落成的將軍澳醫院,距今快近二十年了。現在香港土地緊張,未來醫院如何落地?令人擔心醫療系統長遠陷於不勝負荷。
安老設施不足,六千長者輪候中死亡
更悲的是,香港安老設施不足,去年六千名長者輪候中死亡。2016年共有4.3萬名長者曾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當中近一成(4290名)長者等不及待,先行離世;至於護養院宿位方面,9869人輪候,近兩成(1814名)中途逝世。
香港長者入住院舍比率偏高達6.8%,是亞洲日本、新加坡及內地兩、三倍。這與港人住屋狹窄或許相關,港人居住面積人均170平方呎,新加坡是270方呎,內地350方呎。港人居住環境擠迫,逾六成無法與父母同住,長者一旦體弱多病,或需使用輪椅,諸多不便,受空間限制,加上子女工作忙碌,可能被迫送長者往院舍去。
再說,香港的日間護理中心服務也不足,港府須撥出逾萬方米空間以作配合。為了增加家居護理名額,用作膳食及辦公之地,空間也不可少。
十萬長者患抑鬱,休憩用地不可少
每天清早,我們可見長者在球場、公園打太極,做早操,不亦樂乎。長者勤於鍛鍊身體,減少病痛,大大減輕家人與社會醫療負擔,非常重要。可惜的是,香港土地稀珍,政府也在打球場、公園的主意,用作興建多層大廈,導致康體社區設施愈見不足。
香港住屋已經狹窄,連休憩地方也缺少,難怪港人快樂指數偏低。有研究顯示,本港約有一成(即約十萬名)在社區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長者較易受到情緒困擾,心理健康受損,增加患上抑鬱症或更嚴重病症的風險。
增闢土地,建立盛齡社會
現時香港無論在住宅、工商樓宇的價格飛升,私樓奇昂,市民19.4年不吃不喝才能擁有物業,連續第八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當前無論居住、工商、社區設施都對土地大有需求;可惜,覓地是一大難題。團結香港基金認為,香港以填海方式增加土地供應是一大良方。
本港就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爭議不休;但香港正面臨不少迫切難題,老齡化便是相當嚴竣,港府有必要加快覓地以解決所須醫療及社區設施。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指出,填海所牽涉利益團體較少,又可以獲得較大一整塊土地。「現在護士不足,勞動力不夠,老齡化愈來愈嚴重,利用填海土地來建超級老人院,很符合經濟效益。」莊教授的建議相當新頴,值得反對填海闢地的人士深思:我們總不可忽視老齡等社會議題,提升港人生活素質確有必要。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