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2023
建造業今年缺人15% 料4年後惡化至20%
【晴報專訊】建造業議會昨發表新一份《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估計本港今年建造業人手不足比例介乎5至15%,並在未來4年擴大至15至20%;其中技術工人更估計由今年缺1萬人升至4萬人;專業人員亦由缺約4,000人增至約6,500人。但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強調,輸入外勞是最後手段。
建造業議會指輸入外勞屬「最後手段」,仍以招攬和培訓本地人手為先。(資料圖片)
欠1萬技術工人 將增至缺4萬
議會引述去年《建造工程量預測》,本港建造業總工程量將逐步增至每年逾3,000億港元水平,以此推測,建造業專才、技術人員及工友今年約有5至15%人手不足,至2027年則擴至約15至20%。
其中技術工人不足料由今年約1萬人增至2027年約4萬人,工地技術人員及監督人員則由缺約3,500人增至約8,500人,專業人員由約4,000人不足增至約6,500人。報告舉例,地磚鋪砌工本年度起已有最少25%短缺,假天花工、平水工、通風設備技術員等亦在未來數年有同等比例職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對人力短缺表憂慮,認為不應排除「輸入外勞」作合理選項,政府可在確保本地就業優先前提下,探討放寬建造業輸入外勞。但何安誠強調,輸入外勞應屬「最後手段」,現仍會以招攬和培訓本地人手為先。
倘多用組裝合成法 可省人力需求
何指,報告提及的職缺數字,純粹以工程量預測人力需求,並與現有人手對比,未計應用科技等措施,如去年研究曾推算若全港建築工程均採用組裝合成法,將可省卻1.5萬至2萬名工人。
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亦舉例稱,科技園的「創新斗室」和百勝角消防宿舍等採用組裝合成法後,其工人數目比過往大幅減少近半,對未來建造業人手審慎樂觀。何安誠認為,目前最重要是提高工程安全意識,並加強向市民宣傳建造業是「用科技的建造業」,吸引更多人入行。
發展局回應稱,會參考議會預測數據,評估如何透過多管齊下策略加強人力供應和減低需求,期望今年中或之前就建造業人手需求提出整全策略,重申政府去年已向議會撥款10億元,培訓人才和提升業內技術。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