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0
我撐粵語
前段時間,廣州市一名政協委員以「適應亞運會」,「打造國際都市形象」為由,建議將廣州電視台的主要頻道改成普通話播放,沒想到,這一建議連續幾個星期在廣州引發了「粵人撐粵語」的街頭行動,香港也有民眾上街示威表示支持。這本屬於「茶杯裏的風波」的文化之爭,卻變成大規模街頭運動,令海內外格外側目。
撇開政治不談,單講我眼裏的粵語。
三年前,我來香港求學,半句粵語都不懂。這幾年的學習工作生活下來,對粵語也愈發熟絡起來,日常對話基本上沒有問題,但還是常常甫一開口,就被人追問家鄉在哪裏。
學說粵語,對我來說有點困難。粵語保留了大量漢語的古字古音,有9個音調,比4個音調的普通話複雜很多。剛來香港的時候,有社工團體來學校教內地學生說廣東話,眾人圍成一圈,練習怎麼去茶餐廳點一份豬扒餐,奶茶要「走冰」的,大家說的南腔北調,但都十分努力,因為清楚,要想快速融入社會,語言是第一步。
學說粵語最大的樂趣,是可以學到很多攪笑的說法。粵語最大的優點是生動而富有想象力,變化層出不窮。
前一段世界盃,我這個偽球迷也湊熱鬧,陪朋友看了幾場球,於是發現「講波佬」們的語速又快又急,和周星馳的電影完全是兩回事,讓我這種粵語「麻麻」的人如同雲裏霧裏。後來,在朋友的解釋下,我才發覺粵語的足球術語有趣極了,很多說法令人意想不到!
比如「醫院波」,這大概是最出名的詞語之一,來自一句粵語歇後語:「醫院波——到喉唔到肺」,是指醫生給重病病人插喉管到肺時插得不到位,讓人難受。在粵語解說裏用來形容傳球給同伴時力度不當,不上不下,隊友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一句「醫院波」,把這腳爛傳球貶得入木三分。
其實,粵語對香港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語言那麼簡單,更像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甚至以前有不少港人都認為粵語才是中文,普通話不是中文。以香港報刊為例,很多內地人都看不太懂,因為除了繁體字以外,其中還有大量粵語用字如「啲、叻、揾、咩」等。此外,粵語中還包含大量形象直觀的詞語——警員被稱為「差人」,警察局叫「差館」,觸犯條例被抓稱為「送官究辦」,發工資叫做「出糧」等。這些看起來頗有古韻的用詞,依然活躍在香港社會中,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香港的傳統文化保存得很好。在這裏,粵語、普通話和英語,並行不悖,沒有誰壓倒誰的說法,更沒有「粵語淪陷」的擔憂。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