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2018
善用地區資源、跨界別專業 提升長者生活質素
不少本地及國際的發展指數、人類發展報告(註1)顯示,香港的人均收入、人均壽命等數據反映本港整體的經濟發展及醫療等範疇均表現不俗。與此同時,不少研究報告顯示長者貧窮率、退休保障(註2)、心理健康(註3)成為如何推動積極樂頤年的關鍵議題。
跨界別專業協作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醫療技術的進步令本港的預期人均壽命延長。《香港人口推算2015-2064》報告顯示,本港於2064年,65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將達整體人口的33%;與此同時,社會、經濟及家庭結構的急速變化 (如住戶平均人數、婦女勞動參與率增加等) 削弱家庭的經濟及照顧各方面的支援,社經及人口結構的變化為未來的安老服務帶來挑戰,如何確保長者的經濟、醫療、社區照顧及院舍照顧等方面獲得保障,實有賴跨界別專業協作,達至積極樂頤年。
推動積極樂頤年 健康推廣、疾病預防工作尤其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多年來積極推動積極樂頤年 (Active ageing),透過優化長者的健康條件、參與機會及保障,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註4)。積極樂頤年政策理念著重「權利為本」,當中包括提升長者獨立自主的能力、社會參與及倡議跨代共融等重要元素。實踐積極樂頤年除了大眾普遍關注的經濟保障,亦包含不同的決定因素:社會因素 (社區支援、終身學習及義工服務參與機會);健康及社會服務 (具質素基層醫療、社區照顧服務和院舍照顧服務);環境因素 (便利及可負擔的公共交通、安全的房屋);行為及生活模式 (均衡飲食及恆常運動);及個人的生理及心理因素等。
近年社會不時討論如何改革現行的基層醫療及醫療融資制度,以應付未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需求。筆者認為討論融資方案的同時,亦應切實推行有效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疾病管理等工作。例如: 本港患有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 人士,超過半數65歲或以上長者(註5)。不少民間智庫及醫療團體倡議政府推行慢性疾病預防工作 (如慢性疾病管理醫療券計劃)(註3),為45歲或以上人士提供資助作體檢,以減低患上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長遠而言,有助減低醫療負荷。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亦積極參與有關長者友善、健康耆年的地區計劃,包括:「賽馬會齡活城市」及「賽馬會跨代樂頤年推廣計劃」。「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透過跨界別夥伴協作推動地區項目,如長者家居維修、社區講座及巡迴展覽等推廣長者及年齡友善訊息、培訓義工成為「護老先鋒」,提升對體弱長者和護老者的關顧。「賽馬會跨代樂頤年推廣計劃」透過地區跨專業合作,推行長幼健康大使培訓、身心健康無限「耆」的社區服務等項目推廣,促進跨代共融、推廣健康耆年社區。因此,我們要實踐積極樂頤年不僅限於確保長者的經濟獲得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亦不容忽視。
註:
1.香港服務聯會,《社會發展指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6) 《人類發展報告 2016》,紐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7) 《2016 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政務司司長辦公室 (2017) 《扶貧工作及退休保障: 進展和願景》。
3.團結香港基金 (2016) 《盛齡展姿采 投資拓願景》,香港: 團結香港基金。
4.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02)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Geneva: WHO.
5.香港政府統計處 (2015) 《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8號報告書》,香港特別行政區,表3.2c。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