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19
【喪親之痛】脫下專業人士的面具,他比任何人都難以走出傷痛
一位舊同學告訴我,他一位剛退休不久的同事喪妻,兒子又在海外,很感失落,甚麽心機也沒有,整個人像給掏空了的。
這人退休前任職政府高官,日理萬機,咤叱風雲,舊同學說從未見他如此落寞,很替他擔心。
我想起盧雲神父在母親過身後,寫信慰藉他那七十六歲的父親。其中如此寫道:「 爸爸,你一向是個意志堅強,充滿自信的人;你以工作勤奮,為顧客堅持奮鬥著稱;你從來沒有在辯論中失敗過.....你生活的方式就是親自掌舵,你喜歡駕馭、控制、自己下決定,引領自己的前路。經驗告訴你,露出弱點並不能令人尊重,堅忍負起重擔比求人憐憫更安全。」
盧雲神父接著說:「 你所要求的這個態度,母親及全家都十分欽佩,正因如此所以任何與死亡相聯的事,都令你覺得威脅,甚至連別人的疾病也使你煩躁不安......」
原來一個平時剛強、駕御力強、事事由他掌控和決定的人,萬一遇上自己或至親患重病,或所愛的人離世,他比一般人更難面對,因為這實在而深刻地打擊了他獨立自主的情操,甚至顛覆了他的整個世界。
在我幫助過的喪親者中,有不少屬於這一類,多是男性,中年,專業人士。曾有一位是校長,他太太不幸因癌病過身,他整個人彷彿崩潰了,茶飯不思,晚晚失眠,短短一個月瘦了廿磅多。他曾問我這是否正常,需不需要看精神科醫生?
喪親後感到憂傷是正常不過,而程度及長度亦因人而異,很難有所謂「正常」的標準。有些人會茶飯不思,有些人會心神恍惚,有些人會失眠或多夢,有些人會失去生活的情趣。一般來說,只要情況不太嚴重,或持續好久(如一年以上)而仍得不好轉,才需要專業輔導的介入,否則只要身邊有親友關顧同行,是不用太擔心的。
但中年專業男士亦往往因朋友少,知己朋友更少,而且因為慣於以「強者」形象出現,内心世界久被隱藏,故他們一旦喪親/喪偶,就比普通人更形困難。這時候最需要的往往是近似遭遇者「同路人」的分憂,讓他看到世界的本相就是充滿變數,無可執著。這份領悟反為有助他們有「新生」的可能。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