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2016
勿讓機會白白流走
新春前我和5位80後香港黃金五十成員化身本土大使,與「浙江大學晨興文化中國人才計劃」的精英交流,並借此介紹香港。同學們做足功課,一開始就單刀直入,更問如「甚麼是香港文化?」的廣闊難答問題(wide-open questions)。筆者憑直覺即場給了以下答案:
近年中港婚姻增加,其實我們融合的步伐一直未停。
港人個個獨特,文化百花齊放。所以問100個香港人可能得出95種「香港文化」。但如果問這100個人,會選擇在哪裏落葉歸根,相信99人都會選擇香港。這裏有土生土長的港人,亦有留學歸來的大專生,也有與外國人通婚的夫婦,更有回流香港的海歸,各地英雄都以港為家,證明這是個人人喜愛、各有所取的地方;加上經濟動力充裕,才會令富多元文化及增值力強的人入多於出,在此成家立室、養妻活兒,令香港成為大熔爐,煉出「中西港」文化結晶品。
香港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有來自寧波的邵逸夫、來自潮州的李嘉誠、光纖之父高錕、蘭桂坊之父盛智文;還有五日內在五大洲跑馬拉松並勝出的David Gething,他在北極領獎時拿的也是香港區旗,而不是他祖籍的澳洲國旗;當然還有如馬雲、馬化騰、朗朗等,今天都是香港人。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精英,以前有、今天也有。正如香港黃金五十成員之一的西安狀元說,只要香港珍惜文明、不作歧視,那「英雄莫問出處,因為英雄全部出於香港!」。
學習西方文化 助港發展更好
其實,回顧香港174年的歷史,由最初只有幾百個原住民,到後來加入的700萬人都是新移民及後裔。直至「六四事件」引發近20%的的高材人士移民海外,他們接受外國文化的洗禮,學會西方社會最好的東西,卻把那裏的暴力、不積極等壞事留下,去蕪存菁回流香港;加上每年數以千計來港讀書的外國學生,所以即使今天居於香港的外國人口未必很多,但其實170多年來,中、西、港所有最好、最潮、最靚、最實用、最高效的文化,都已在這個全球最自由的地方開花結果。作為西方社會中的少數華人,吸收文化的透徹度,遠比在華人社會中的少數西方人帶來的影響力大。亦因此,問100個香港人,會有99個選擇在這個最文明城市落葉歸根。
香港黃金五十另一位來自安徽的狀元級80後成員,她在國內著名大學畢業後,負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卻發現縱使倫敦有很多好處但仍有太多欠缺效率、動力的地方,後來在港工作時卻對香港「一見鍾情」,並在此遇上了她今天的丈夫——在加拿大長大、求學後回流香港的會計師,在此成家立室,並剛育有一子。筆者相信,當天感動所有浙大學生的,就是這段活生生的由不同背景變成共建未來的香港情人節。
事實上,這個看過全世界、卻最終在自由選擇下選了香港的「中西港」美麗故事,每天都在香港不斷發生,不停昇華香港的文化。2014年,中港跨境婚姻就有2.6萬宗,佔婚姻總數47%。連被標籤為最揀擇的「港女」都覺得「外國月亮不是特別圓」,心悅誠服與萬千寵愛在一身的「一孩男」結婚。中港婚姻個案裏,丈夫是內地人的宗數比10年前劇增1.3倍至每年近7,700宗,可見這「中西港」故事是無花無假的。筆者身邊也有多個朋友的高材女兒,選擇和國內的男士結婚。可以預期,有關比例勢由現時一半,增至八、九成。筆者也相信,香港真正「有志又有智」的青年,會明白「中西港」三者的好處,不會只重於「中西港」中的「港」。
糅合各地文明 創多個全球最佳
香港文化就是「中西港」結晶品。就像我們的奶茶,便糅合了全球入口的紅茶、西方的煉奶和香港的「絲襪茶袋」才創出的本地特色飲品,也發揚光大成為「茶餐廳文化」。香港也有很多源自「中西港」,最後揚威國際的人和事,由「灣仔碼頭水餃」的臧姑娘,到嘉道理家族的半島酒店,多次獲得全球最佳的美譽,是「東方之珠」稱號的基礎之一等等。還有港鐵、香港國際機場、廉政公署等,都是舉世稱頌的icon。
相反,本土派卻得個「港」字,他們提出中港分隔,認為足不出戶,閉關鎖港,香港就會更好。本土派尤其歧視內地,那我們不如看看與香港只一河之隔的深圳。深圳過去幾十年持續開放,由小農村演變成吸引全國全球精英、GDP總量超越香港、人均博士學位達全國之冠的大都會。港人應該明白,機會不會等待任何人。若香港真的接受本土派所提倡的「反發展」思維,機遇、肥水自會流去別人田,「養大」競爭對手。例如,深圳孕育了像大疆無人機的港創企業,若香港再不急起直追,可以預期在港攻讀工程科技的年輕人,將來只能追逐這些機遇而擇居,離開香港到深圳發展,空洞經濟、漏走稅基之後又將我們社會變成老人港。此消彼長,不需多年,香港自會「空前人絕後輩」,174年的豐盛文明,止步於此。
深圳當然並非完美,但她從不停步,不斷演進、優化、改善,從錯誤中不停學習,實踐。大家看看這段短片(http://goo.gl/Jeb0xy),是否有點似曾相識,與幾十年前香港的宣傳短片類似?鏡頭飛越炮台山或獅子山脊,接著維港兩岸的迷人景致映入眼簾,美不勝收,700萬人大都會的震撼力表露無遺。這個我們一直「睇死」、「睇低」的城市,今天已在很多方面超越香港。我們正在寫下「龜兔賽跑」的續集,而故事中的烏龜(深圳),已經開始跑第二圈賽事,而兔子(香港)卻仍在首圈的起步點中酣睡於自賞夢中。
發洩對政治不滿 禍及全社會
每個港生港長的人都會以港為榮。所謂的「本土派」掛羊頭賣狗肉,以「家的自豪」為名,賣暴力政治為實,完全是反香港文明的行為。就像早前年初二凌晨的暴亂,暴徒不顧傷及無辜,以暴力發洩對現狀種種的不滿;而政客及傳媒則慣性宣傳陰謀論:甚麼都是社會及內地的錯,為反發展、拉布、拖垮民生找藉口。
本土派應當明白,一個只有700萬人服務700萬人的經濟,是沒有可能為年輕人提供足夠的上流力;尤其是未來20年,我們三分一會變成消費減半的老人,年輕人上流力將是天方夜譚。在如此困境下,今天的香港是過去174年來最需要開放包容、廣納客源的時刻,完全沒有條件選擇低增長或較慢的社會經濟發展。因為「發展」才可帶來資源扶老、扶弱、扶貧,也為下一代帶來源源不絕的上流力。
香港眼前是個抉擇,可以選擇與持續進步的內地社會半製成品(A work-in-progress China)「拍住上」,一同發展進步;或是一個早已完工,不肯改進、但卻沒有市民收貨(青年人對房屋政策不收貨、匯豐和旅客對香港不收貨、長者對醫院及安老服務不收貨)的次貨香港(A broken seconds)。這樣的香港優勢,在此消彼長下會漸漸流失。至於匯聚「中西港」的故事,則將在中華大地的另外多處繼續上演,唯獨香港卻將由以往的「香港主角」,變成「港燦配角」。「獅子山下」將成為絕響,而174年的「中西港」奇跡,亦將止步於此!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