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17
萬物歸心自我療癒《真原醫》
四年前首讀《真原醫》,全書300多頁,一口氣讀畢,通篇概念完整,從環境、食材、飲食習慣、消化系統、運動、呼吸以至身心和諧,都有詳述;雖非全懂,選擇性吸收,不懂的跳過,抓緊懂的,盡做。
近日友輩新病舊患接二連三,事到如今,再說也是白說,心煩意亂,自知能力所限無力挽,遂重拾舊典,化煩為簡,取其精髓,看看是否可以突破困局。
《真原醫》作者楊定一,台灣人,6歲隨父移居巴西,13歲考上巴西醫學院,21歲已取得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生化、醫學雙博士學位。很明顯,他是西方醫學人,以這樣的背景談健康,跳出舊派西醫理論,談何容易?
偏偏,他不談醫藥不談手術,只談「心」!
全書分為十二章節,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全心全意,追求身、心、靈三方面平衡的生活模式,才有機會整體療癒。
作者認為「疾病反映的正是過去某時空中我們的行為結果」(頁150) ,行為來自心念,只有徹底體悟,改變心念,才能真正轉變業力,一探疾病的根本原因。
以因果論疾病,難免涉及宗教,作者引經據典,提供實驗結果及科學數據,目的只求說明「因果關係」並非迷信,實情相當科學化,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十七世紀牛頓提出的「作用力 / 反作用力」原理已揭露了因果關係,近代「物理學家已體會到,緣起和因果是真實不虛的。」(頁151)
心念來自心臟並非大腦,現代醫學把心臟簡單歸納為人體的泵血裝置:每天基本跳動十萬次、每分鐘泵血8-10公升、把血液輸送到長達十萬公里的血管壁 …… 心的境界,僅此而已?
作者提出「心是靈的所在,也是善念、德行、智慧、慈悲的所在」,「心臟擁有相當程度的自律功能……可以獨立於大腦之外而自行運作」,「心臟智慧導引了我們每個人的自我覺醒…… 影響身體其他機能,重新回到平衡,擺脫疾病。」(頁222至227)
心腦相依乃不爭事實,但兩者之最大分別,在於大腦講求理性邏輯,心只用直覺,心重視各種情緒;城市人生活節奏急促,每天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事,我們情緒必受牽引,作出反應,人物越雜事件越多,我們的情緒反應自然加速,由是形成種種自覺或不自覺的壓力。
內藏的情緒與壓力沒有好好釋放出來,卡在身體裏,即形成能量結,結沒有打開,積聚成疤,最後以疾病呈現出來。
正、負情緒時的心率變異
治病先養心,作者提出靜坐觀想,長時間靜坐,就像動物冬眠一樣,有助降低人體新代謝,穩定血壓,令心、腦頻率同步合一,達至穩定和諧的小宇宙境界。
靜坐時大腦葉額血液循環增加
對比靜坐與熟睡時的氧氣消耗量
靜坐的方法很多,書內只略談,有興趣的話,網上資料俯拾皆是,找一套適合自己的,隨時可以開始進行;毋須服藥、毋須手術、毋須花費、毋須旁人協助,多試何妨?
作者同時提供「四個心的功課──感恩、懺悔、希望、回饋」,以助每日淨化心靈,只有和諧善念才能振盪出正向言語、正向情緒及正向行為,這正是改變身體能量的一大寶藏,扭轉命運,成為生命的真正主宰。
「轉變人生就是那麼簡單,僅需一個徹底轉變的念頭!」(頁304) 送給我疼惜的人!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