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19
新晉大狀的工作前景
大律師公會最近發布有關新晉大律師的工作現況調查,結果反映現時不少青年律師正面對的工作挑戰和行業的發展趨勢。一般而言,執業年資七年以下的大律師便算是年輕大狀(Young Bar)。根據調查數據,有35%的年輕大狀表示不確定自己未來五年的專業發展前景、逾87%新晉大律師沒有或甚少有調解或仲裁的工作機會,以及有63%新晉大狀平均每月收入低於4萬元,可見他們確實面對職業前景不明朗的困境,值得我們深思。
法律行業以前算是一個他人眼中十分風光的職業,然而近年,我不時有聽到一些新晉大律師說現時「搵食」艱難,工作不穩定,不但隨時可能沒有收入,還要交寫字樓租金和各種燈油火蠟,不知道如何堅持下去。當年我也曾面對類似的境況,幸好有師父和法律同行朋友照顧,才捱過入行頭幾年。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公眾可以十分容易地在網上取得所需的法律資訊和查找相關案例,無律師代表參與民事訴訟的人數亦不斷增加。一些較為簡單和所涉金額較低的糾紛更可自行在相關小額錢債審裁處或勞資審裁處等提出申索,毋須聘請律師代表出庭應訊。
然而需要出動大律師的案件數目減少,執業人數卻不斷上升。截至今年6月5日,香港大律師公會的大律師名冊上執業大律師和資深大律師合共有1535名,較15年前全港只有約600多名執業大律師增加一倍有多,而未來每年還有平均幾百名本地及海外法律系畢業生準備投入就業市場。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大律師這行比較看重經驗和人脈,客人也傾向聘請資深大律師,政府在外聘私人執業大律師處理刑事和民事案件也往往發生類似的情況。我過往亦曾在立法會反映過年輕大狀職業發展前景的問題,希望政府能透過律政司、法律援助署,以及當值律師服務給予資歷較淺的大律師更多工作和培訓機會,協助他們累積和提升處理案件的經驗和技巧。
除此之外,政府也應以多管齊下的方式為年輕大律師創造更多出路,例如協助他們在調解仲裁工作的發展、提升對實習大律師的專業培訓,以及開拓新興市場等。另一方面,香港法律界有大量出類拔萃的青年人才,政府應加強開拓跨境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鼓勵他們發揮專業優勢,把握「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建設規劃帶來的機遇。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增撥資源支持非政府機構開發爭議解決網上平台,我認為這有助於鞏固香港國際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為新晉大狀在調解仲裁方面的發展帶來更多機會。
香港司法制度成熟,有著完善穩健的法律制度及優秀人才,更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有利中國與國際市場接軌,並在解決內地企業與海外商業機構的爭端中有著重要優勢。今年,香港政府亦與內地政府達成共識,繼續深化中港兩地法律服務的合作交流,部分措施包括允許香港法律執業者可同時受聘於一至三個內地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我希望政府和大律師公會推動更多不同類型的計劃,加強與內地相關司法或法律單位交流合作,積極協助新晉大狀拓展業務。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