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2017
未來特首也要具備「馬拉松精神」
「渣打香港馬拉松2017」於2月12日圓滿落幕,今屆7萬多名跑手,有不少是帶著信念跑畢全程。賽事每年吸引世界各地頂尖運動員及數萬名香港巿踴躍參賽。加上沿途的打氣隊伍,令賽事加添氣氛。
關於「馬拉松」(Marathon)這個字的由來,一般指西元前490年的一個傳奇,當年希臘聯軍在馬拉松這個地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擊敗入侵的波斯軍隊。傳說一位叫費迪皮迪茲(Pheidippides)的希臘士兵,帶傷從馬拉松跑了一段很長的距離,回雅典傳達勝利消息後,力竭而死。
這個感人傳奇足以令人體會「馬拉松精神」。正如歌手陳奕迅為第20屆(2016)賽事唱出的《人生馬拉松》,潘源良所填的歌詞,描述了「馬拉松」要具備的鬥志﹕「半次到一百次/一天一天去試/靠勇氣加鬥志/放棄太輕易/沉迷還是幼稚/根本不介意/願到最後我知/鍛鍊裡的意義」﹔而且除了奮鬥,更要克服畏懼﹕「世界也許變了/有結果方會要/個個會跑會跳/奮鬥卻省掉/誰和誰在較量/根本搞錯了/沒法接受渺小/卻望老天照料/一副骨格身軀/一對酸軟的腿/用盡力氣的追下去/一口清澈的水/一些古訓金句流入我/平伏我/來讓我戰勝畏懼。」
彰顯「馬拉松」精神的,除了《人生馬拉松》之歌,還有「香港馬拉松」的吉祥物馬高。馬高是一隻螞蟻,自2003年起成為「香港馬拉松」的吉祥物,其造型活潑而有衝勁,穿著輕便的跑步裝束。以螞蟻寓意,因為螞蟻象徵勤勞、活力、堅毅,正如馬拉松選手一樣,持續奮鬥,永不放棄,向著目標進發。
2008年也曾播映一部電影名為《馬拉松精神》,是由Jon Dunham執導的運動紀錄片。此片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以真人真事為藍本,捕捉馬拉松運動的精神實質,記錄了一批業餘馬拉松選手的精彩人生。 其中包括六個獨特的故事,每個故事主人公都是為芝加哥馬拉松大賽做準備,最終在大賽接受挑戰, 取得成功,充滿勵志。
總之「馬拉松精神」,代表了挑戰自我、超越極限、永不放棄。當槍聲一響後,選手便必須把精神集中在跑步上,或加速或留力,又或幫助有需要的人,把全副心思花在如何在賽程實踐自我。只可惜有些選手平日可能嫌走一層樓梯也怕麻煩,遇上「馬拉松」賽事則一窩蜂跑去參加,看來不是為了健康,也不是對體育活動充滿熱誠,更不會認為賽事是對自己的考驗,所以賽程未到一半已經放棄,但因為沿途中拍了照,就可以在社交平台向友儕炫耀,至少也是自我感覺良好。
這樣的選手相信不會很多,畢竟真正的「馬拉松精神」是值得在人生的各個領域宣揚,包括香港的未來特首,更應效法。記得2005年前香港特首曾蔭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誓就職,當時的總理温家寶以《論語》的兩句話向他勉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但温家寶其實只是說了前兩句,後幾句可能期待曾特首自行領悟﹕「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六句加起來,正好是「馬拉松精神」的古代版,可惜曾特首的為官哲學,是「把事情辦好」,自然是跑不到終點。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