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2016
蔡英文似是「泡菜」而非「空心菜」
1月16日舉行的台灣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為台灣領導人。她當選後表示,會和其他政黨交換意見,一起討論對台灣好的政策,希望與其他政黨一起迎接政黨新政局。談到台海兩岸關係,她強調會超越黨派的兩岸立場,尊重台灣全民共識,創造兩岸最大的利益和福祉。
這次蔡英文能夠當選,自有其天時、地利、人和。先是兩年多前台灣的陸軍下士洪仲丘疑似遭虐死案,引起台灣社會高度關注,輿論沸騰;繼而是「太陽花學運」,以及前年因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激起大量民眾對核能發電的疑慮,各地舉行遊行活動,而所有這些社會運動的延伸,都有利於蔡英文在競選時的造勢,如今的當選是坐收漁人之利。
在國民黨而言,這次大選可謂慘敗,顯然對蔡英文過於輕敵,相信她一如其綽號「空心菜」一樣。空心菜原名蕹菜,香港一般稱為「通菜」,其特徵是菜梗的中心是空的。由於「蔡英文」的「蔡」與「菜」同音,加上空心菜不耐久放,稱她為「空心菜」顯然是譏諷她政治識見淺薄,堅持力有限。
關於「空心菜」這個稱號,特指蔡英文的個人特質、執政經驗和兩岸論述。這標簽是始自2012年蔡英文競逐台灣領導人,矛頭指向她的兩岸政策論述,似是而非,空洞無物。一會兒說,台灣與大陸有共同責任和利益,兩岸須維持「和而不同」或「和而求同」的關係,一會兒又說要凝聚所謂「台灣共識」,立場模棱兩可。
相比於2012年的選舉,今次蔡英文的競選策略顯然成熟得多,有意把自己從「空心菜」轉換成綿綿密密、一層復一層的「包心菜」。
她以「找回自信、點亮臺灣」為治理理念的口號,指出目前台灣有成長動能不足、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有勞工所得停滯不前問題,有青年高失業率問題,雖然她沒有提出具體解決的辦法,但在政治市場上對新一代已有足夠的吸引力。
但蔡英文的「包心菜」還不只是「包心菜」那麼簡單,且看她在競選時與國民黨的朱立倫交鋒,不乏尖銳的言詞。例如指國民黨執政8年使社會失去希望,台灣的社會與經濟,出現了「悶」、「壞」、「崩」的特色,有如將「包心菜」沾上辣椒和蒜頭,變成「泡菜」。
關於「泡菜」,可不是韓國專利,中國古已有之,稱為「葅」,是指為了利於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韓國喜用大白菜,但用包心菜製成泡菜絕無問題,問題在於醃製過程中若不得其法會產生亞硝酸鹽,是公認的致癌物質。泡菜是否健康,與其亞硝酸鹽的含量、鹽濃度、溫度以至醃製時間等眾多因素,都密切相關,
如今蔡英文當選後顯然想將「包心菜」醃製成「泡菜」,看其對兩岸關係的表述,認為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台灣已進入民主常態,政黨會輪替,而處理兩岸關係,希望著重在實質層次,名詞甚至是標籤化的處理,不利於兩岸關係。這雖是一個新的提法,但這種兩岸關係,到底是「夫妻關係」,還是「父子關係」抑或「兄弟關係」? 蔡英文仍是諱莫如深,希望她在醃製「泡菜」的過程沒有形成過量的亞硝酸鹽,引致兩岸的癌症吧!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