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2013
發達是靠上堂得來的嗎?
筆者從事投資銀行工作,並非專業教育人員,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何筆者在2003年到2008年期間常在內地主要大學與學生交流,並發表意見。
原因是筆者喜歡廣交朋友,和來自大江南北不同背景的朋友分享所見所聞,人生一樂也。北大、清華、人大、復旦、交大是筆者喜歡交流的地方,學生們對老師極尊重,交流也非常熱烈,反映出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同時渴望生活的改善,目標清晰。
在香港,情況卻非常不一樣,筆者在香港各大專院校也曾作交流,得出三種體驗。
第一種是和非大學生的交流體驗,他們一般反應較熱烈,對演講者尚算尊重,他們會忠心追隨他們認可的人。第二種是和專業人士的交流體驗,他們一般要求極高,若講者演講內容稍微不合他們心意,他們馬上會以言行挑戰講者,或離座抗議。第三種是和大學生交流的體驗,他們一般較冷淡,交流時一般,也較為冷清。
香港是一個相對富足的社會,人們渴求的理念和內地朋友追求的並不一樣。
非大學生聽眾,一般是在個人興趣的推動下參與,自然不會有被迫的不愉快感覺,反而會以愉快的心情迎接學習的機會。
專業人士一般卻是為了考試、為了牌照要求,甚至是為了工作才參會,原因帶有強迫性。他們下班後又要參會,心情當然不好。在壓力下,演講者的內容稍不合心意,當然會不給面子。
大學生一般是在好奇心的推動下參會,過往一直有人指出香港的大學出現「中學化」現象,若大學生的心態猶如中學生,叫他們如何與講者交流呢?反應冷淡是必然的結果。
在數年前,筆者在香港兩所大學的講課,學生來自各行各業。第一課是關於國際市場上市融資的經驗交流,筆者講這個課程近十年,大部分學生是為了興趣而來,因此情緒熱烈,交流過程也非常愉快。
第二課是一個CEO Forum,這是筆者第五年主講相關的課程。筆者觀察到是次參與的學生出現了一些變化,可能是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突然多了很多自僱人士。筆者演講的題目是《如何有效運用財務管理》,其實筆者要談的是「大企業如何有效運用財務管理提升資本市場效率」,但是筆者覺得有部分學生誤會了,以為是分享管理小企業的創業心得。
因此,當筆者介紹大企業的做法和宏觀概念時,筆者留意到學生認為這些信息太遙遠和脫了節,他們更希望筆者講講香港小企業的經營精神和創業理念,教導參會者如何發達!
老實說,創業和小企業經營、教導如何發達、絕非筆者的強項,筆者既然早已擬定了演講題目,自然也不想離題。但是作為課程的導師,也順水推舟和學生們分享一下筆者部分客戶作為上市公司主席的成功創業理念。
筆者也聽過不少理念:
創業第一個理念:不是為了錢,是為了使命。
創業第二個理念:不是為了錢,是實施戰略。
創業第三個理念:不是為了錢,是組建團隊。
創業第四個理念:不是為了錢,是實現夢想。
在大方向上,筆者認為不管是甚麼行業,只要踏實苦幹,刻苦努力,自然有成功的機會。當然,若能選擇一個自己也喜歡的行業,筆者認為肯定會做的更好。
自己喜歡做甚麼,當然自己最清楚,也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自己能做好甚麼,又做不好甚麼?問別人或問筆者是沒有用的,很多事情需要靠自己。更重要的是創業的理念也並非全部靠學習得來,發達也不是靠上堂得來的,這也是筆者對參會人士的忠告。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