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2016
耶倫關心甚麼?
美儲局下周議息,市場對9月加息與否,十分關注。有謂美儲局為面子問題,不能不加,不然會失信於天下,是真的嗎?
如果美儲局真的9月加息,才會失信於天下,因為,你美儲局加息,不是看date,而是顧自己面子?這個還叫理性?一個不理性的美儲局,投資市場死未?
美儲局於2013年起,就公布了美儲局加息的門檻:失業率回低至5.8%,通脹上升至2%便加息。不過當時未明言,是否要兩個門檻一齊達到,還是只達到一個便加息,事後證明是只達到一個門檻是不會加息的,因為美失業率今時已低至4.9%,美儲局仍未加息,美儲局的解釋是:雖然多了人做工,但工薪增長不夠多,故經濟前景不穩,不加。之後又曾謂,外圍經濟形勢不好,不加,這即是除了搬失業率的龍門外,亦添加了新龍門;外圍經濟形勢,更有甚者,在上月,當環球央行熱烈討論負利率時,前美儲局主席格蘭斯班和伏爾克都曾謂,加息的通脹門檻提升至4%是過高,提至3%尚可,2%的通脹率門檻要提高了?這似乎反映美儲局加息與否,是另有底線,不光是失業率和通脹的。
人多就業 不代表經濟好
的確,按近兩、三周的美國經濟數據看,美國是不具備9月便加息的date條件。
《金匯財經》報道,美國勞工統計局9月2日公布,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5.1萬,不及市場預期的18萬,也低於17.5萬的六個月移動均值。繼6月和7月非農就業人口共計增加54.6萬後(較初值下修0.1萬),8月就業增長放緩,8月失業率持平於4.9%,未如預期下降。
以耶倫曾謂的工薪增長不足看,非農就業報告中最重要的統計就是每周總工時指數。
非農就業人口告訴你有多少人有份工作,而工時統計顯示的是每位員工平均工作多少小時。每周總工時指數將這兩個變量融合在一起,成為勞動力衡量指標。
8月數據顯示,每周總工時同比增幅持續下滑,已經從2014年2月的3.5%放緩至今年8月的僅1.05%,這是2010年7月以來最低增速。
有位分析師Eric Bush,指出,以下兩張圖顯示,長期美國國債走勢與每周總工時指數同比增幅之間密切相關,今時是同步走低,除非每周總工時同升,不然是不應有升息的可能。
12月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合約反映市場目前押注聯邦基金利率為0.5%,落在當前美聯儲0.25-0.50%的目標區間的上端。Eric認為,美國每周總工時指數增速顯著放緩也暗示市場預計美聯儲年底前不會加息。根據彭博數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市場目前預期美聯儲9月加息的機率為22%,12月為51%。
不要以為人多就業,經濟就好,早幾年不少地盤工人的示威標語不就是:有汗出,無糧出?而且就算有糧出,也只是最低工資時,該地經濟能有幾好,能加幾多息?形成今時美國工資增長緩慢的困局,是美政府、美儲局印錢太多。
美債務愈積愈多 成計時炸彈
《投資快報》有分析:美聯儲在金融危機後,推出三輪債券購買量化寬鬆貨幣供應或已超過了市場需求。這些寬鬆貨幣衝進美國金融市場,推高債市和股市。由於資金不是流入實體經濟,故美國經濟增長並不快,今年第一季度增長放緩。去年以來原油價格下降,美國通脹率也一度下降為負0.2%。去年第四季度10月份美國實質通脹率(年息減名義通脹率)為負0.25%,今年1月通脹率徘徊通縮附近。勞工部7月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美國通脹率為0.12%。再次,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這也讓一些投資者開始擔憂經濟增長繼續放緩。
耶倫希望美國經濟數據改善或加速,她希望美國人可以增加消費,因為消費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超過一半。但事實上,這幾年,美國人消費並未增長太多。
去年以來油價下跌,這對於消費者是一個好消息,本來以為油價下跌,美國消費者或增加支出使通脹升,推動債券價格降低,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可是,能源價格下降了,美國人消費並未大幅增長。為甚麼?美聯儲貨幣供應超過了需求,這有利於金融資產,富人更富,中產收入者的收入中大約一半要用來還按揭貸款或各種借款。美國人消費不增長,怎辦?耶倫轉向了美元,她表示,如果美元升值,持有同等數額美元的購買力增長,美國人或許可能會增加消費。
耶倫對加息會非常地耐心,因為美國債務愈積愈多,她希望提高美國債市流動性(即多人要),若啟動加息,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大宗商品與能源價格下降,通脹率上漲壓力減少,耶倫在加息前,希望通脹率可以上升至接近2%的美聯儲目標。同時,耶倫並不希望債市有任何風險,債券對於金融系統來說是太重要了。
金融市場穩定 儲局才會加息
美聯儲遲早會啟動加息,但美聯儲耶倫對此非常有耐心,並且加息會是非常溫和且緩慢的。相比較加息來說,耶倫或許更關心美國債市、股市、房地產等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金融市場不穩,搵鬼來買美債?
如果耶倫真是關心美匯,關心有沒有人按美債的貨,則加息是遲早事,但前提是加息前後,金融市場不容動盪,因這會趕走美債客,而華爾街股市亦似乎睇死耶倫這個弱點,每次加息怎呼聲高,美股就死(sell)畀你睇,加吖嗱。這個市場與美儲局的沙蟹局,是不看數據,看手瓜的,散戶難搞,小心好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