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2011
槌仔大混戰
香港的春秋兩季拍賣成績,可說是亞洲藝術市場的寒暑表。無他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幾家拍賣行,雖然在亞洲遍佈辦事處,但真正有拍賣會舉行的,只有在香港。除了大家熟悉的蘇富比(Sotheby’s)和佳士得(Christie’s),邦瀚斯(Bonham’s)和伊斯特(Est-Ouest),都是值得留意的國際拍賣。至於國內的拍賣行,近年在香港也是動作頻頻,名列前茅的保利、嘉德和瀚海,固然都在香港設有辦事處,最近幾個月,還有幾間具有內地資本背景的新拍賣行在香港成立,預備建立在亞洲市場的橋頭堡。
蘇富比的秋拍上月在香港完結
佳士得秋拍在本月底舉行,切勿錯過
雖然對港人而言較為陌生,但邦瀚斯也是非常有實力的拍賣公司
來自日本的依斯特,是具有強烈個性的拍賣行
各位可能奇怪,神州大地無邊無際,香港人爭著北上都來不及,怎麼國內拍賣行在北京上海賺個不亦樂乎,還有閒情逸致來到香港?現在亞洲區內最有實力的買家,不都是大陸人嗎?這就牽涉到香港的法治和稅制了。
在國內拍賣藝術品,由於受到《文物保護法》所限,不但好些古董不好拿出國,有些作古不久的近現代大師的作品,閣下要拿著進出國門,隨時都有點兒那個,尤其在公開拍賣中被亮了相,就更不方便了;但作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香港並沒有立法限制藝術品交易,加上在香港做買賣沒有增值稅,對全球買家而言都是一大吸引力:以現在的市況而言,買一件中上等的藝術品,敲槌價打個噴嚏就過1000萬港元,以買家正常付給拍賣行大約12%的手續費計算,那就是1120萬了,如果還要額外再付10%的增值稅,那就等於總數要付1120萬X110%=1232萬,多出的230萬,都足夠付買樓首期了,要是一不小心破億的話,附加費就變成2000多萬,那誰還去拍賣行買東西?
所以說,香港的簡單稅制,還是有它的優勢。寫到這裏,筆者就不明白紅酒大飲家唐唐,對此早該了然於胸,怎麼不在公關場合秀一下這方面的見識?另一邊廂的CY,既然如此注重公關,面對系出名門的公子哥兒,為何不偶爾附庸風雅一番,從經濟角度看藝術,談藝術又最終回歸到經濟議題,正是合晒港人胃口,多取一分?可惜,兩位大哥玩命的搞親民,卻不懂得把自己包裝得高端一些——溫總到訪日本,都懂得打棒球啦!
不過話說回來,也是因為香港市民不識寶。明明身處世界最大的藝術品交易中心,偏偏只顧著炒樓炒股,然後還附和著批評家,說香港是文化沙漠、藝術品驛站甚麼甚麼。中外大行在香港摩拳擦掌,香港人竟然樂得做個局外人,情況有如金庸寫華山論劍,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好不熱鬧,但即使算上了郭靖、黃蓉、楊過和周伯通,還是沒有一個華山派人代表,何其弔詭。十一月底,本年度最後一波拍賣浪潮要來了,有機會,大家都去玩玩看看吧,別浪費大飽眼福的機會呀!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