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2014

訪硯記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那年冬天一位日本收藏家邀請我到京都一遊,說會順道帶我去見一個石硯收藏家。當年我對石硯的認知衹限於產於廣東肇慶的端硯,亦做過一些小買賣。四大名硯的其餘三硯,洮河石、歙石和澄泥,在古董市場難得一見,尤其是洮河石,可說是衹聞其名,不見其影。

 

  我乘飛機先到東京,探望一些老朋友和一些行家,看看貨,吃了幾次我喜歡的地道拉麵,再專程去伊豆一趟,跟一位闊別了幾年的麗人消磨了幾個難忘的晚上,才回到東京乘撘新幹線去京都。

 

  到達京都車站時已近黃昏,天很冷,還下著微微細雨。收藏家朋友見我哆哆嗦嗦,開車帶我到附近的食肆烚下烚下(shabu shabu),以驅寒氣。飲飽食醉之後再開車送我去酒店。

 

宋/明 洮河石蘭亭修褉圖硯

 

  第二天一早,收藏家朋友知我吃不慣日式早餐,陪我在酒店吃西式早餐。他說他的朋友收藏了很多石硯,是日本全國數一數二的大藏家,藏品曾著錄於多本談石硯的專書,及曾於大阪博物館展出。

 

  藏家是一位老先生,說話客氣,謙沖有禮,令人頓生好感。老先生更是非常好客,石硯一方一方地拿出來給我欣賞,又詳加說明;對於四大名硯的來歷,如數家珍;又教曉我高下之分,真假之別。那是我第一次見識洮河石硯。

 

  拍賣目錄介紹洮河石硯自唐宋以來就被藏家寳藏,洮河石產於臨洮大河深處,水流湍急,開採極為不易,且產地處於西域甘肅一帶,常被周圍的遊牧民族所佔領,故貨源非常不穩定。在宋朝時,此地區常在朝廷控制之外,故而特別名貴。煕寧五年,宋將王韶成功攻下臨洮,以此為據對付西夏軍隊,宋王室經營這個邊陲要塞,每年高達六百萬両銀子。北宋書法家黃庭堅就曾題字在自己的一方洮河硯上說 : 王將軍為國開臨洮,有司歲饋,所會者六百萬於其中,國得用者,此硯台也。

 

  金代大詞家元好問亦有一首七絕以記其事,詩云:

 

  舊聞鸚鵡曾化名,不數鸊鷉能螢刀,縣官歲費六百萬,才得此硯來臨洮。

 

 清乾隆/嘉慶 端石螭吻硯

 

  老先生有三方洮河石硯,題材皆是蘭亭集會。對於它們的製造年代,老先生說有一些專家認為是宋代,亦有一些專家持不同意見,莫衷一是。老先生說無論如何,衹要硯石好,字好,雕工好,心生歡喜便好。他又說專家也不一定能為它們斷代,硯石又不會說話,計較甚麼,何必自尋煩惱?他更說人與人相會相親要講緣份,人與物何嘗不一樣。

 

  老先生的說話,字字打入我的心田,不禁令我想起: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跟收藏家告辭時,老先生說我從遠道而來,執意要送一方眉子硯給我作留念。正是長者賜,不敢辭。

 

   十多年後,老先生深愛的石硯,想不到竟然出現在2013年11月香港的拍賣會上。睹物思人,能不教人唏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