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2013
嫁妝的故事
有一天坐在店舖裏無所事事,幾乎悶出鳥來,便出街走走,去別的行家處串門。經過樂古道,一位行家在店裏向我揮揮手,示意我入去。我推門進去,他即刻從櫃裏拿出一件奇型怪狀的靑銅器。此器盤不似盤,豆不似豆,好像是一件器物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再看器物的口沿,卻又看不見子母口。器身內壁鑄了十多二十個銘文, 被厚厚的一層土銹蓋著;外壁是倒置的高浮雕獸面紋,亦同樣地被厚厚的一層土銹蓋著,令人看不清楚。再看高圈足,發覺有一些補鑄的痕跡。
那位行家雖然文化水平比較低,說話有時口沒遮攔兼大口氣,但可取的地方是做生意非常老實。他開的一爿小店甚少假貨,自己眼力不到或不小心中招的貨,如果不慎出手,收藏家或者行家要退貨,他亦一定收回。
西周晚期 㠱侯簋
回頭再說那一件青銅器。我左看右看,始終不能肯定它是甚麼類型的器物。但看土銹、銘文的筆劃形態、獸面紋的構圖、範線;再聽敲擊器物的聲音,我認為東西不可能是新仿;更何況,那位行家平易近人,開了價之後隨我拿回店舖慢慢研究,認為沒有問題才付錢。
幾天之後的星期六,布殊先生來到我的店舖,非常神秘地跟我說,他的大老闆希望買一批青銅器作為收藏之用,問我有沒有好東西值得收藏。布殊先生對青銅器一竅不通,但對幫助別人,尤其是我,卻不遺餘力,是一位老好人。幾年之前我介紹他買一張明黃花梨畫桌,將店舖的四千元回佣退回給他之後,他便一直把我當世侄般看待。他是澳洲人,單身,在香港除了商場上的朋友,並沒有太多私交甚篤的朋友。他是哈中一族,對中國文化非常熱衷,認為中國文化是世上最好的文化。對他來說,中國甚麼都是好的,山川秀麗,人傑地靈。他當然亦是中國文物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不過爾爾,大部份是高古器物,如唐三彩、漢唐陶俑、唐宋瓷、青銅器等等。但他對自己的收藏品的愛惜程度,卻是我僅見。他在週末常常約我到他在港島梅道的居停,談天說地,品嘗美酒。他有一次跟我說,他的心願是希望退休之後能學習漢語,學懂如何欣賞詩詞。幾年之後,他不幸罹患惡疾,在醫院躺了幾個月之後離世。他的心願,當然亦因他的逝世而消逝。我為他的突然逝世非常難過,哭了一場。
㠱侯簋的銘文
釋文
㠱侯作㠱井(邢)
姜妢母媵尊
簋,其萬年子子
孫孫永寶用
根據陳佩芬老師在圖錄內所述,銘文記載㠱侯為㠱國姜姓女兒妢母嫁于邢國而作的陪嫁之器。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諸侯國中盛行聯姻,小國之間的聯姻,是為了取得相互的支持,維護彼此間的利益和政治地位。有時小國有求於大國的保護,也通過聯姻來加強他們之間的聯系。㠱侯簋的銘文可知西周晚期㠱國與邢國有過聯姻。此事它器未見,有一定史料價值。
我拿出剛剛買回來的青銅器讓他看,他左看右看,問長問短,最關心的問題是我會不會看錯,不小心賣了一件假東西給他的大老闆。雖然我當時弄不清楚它究竟是甚麼器型,但我卻非常肯定它是古代青銅器,因此拍心口担保東西真到不能再真。
幾天後,馬老師突然出現在我的店舗,說要看看我剛剛買回來的青銅器。他參詳再三之後,告訴我是西周晚期簋(粵音唸鬼)的蓋,圈足有兩處補鑄,估計器身在西周晚期已失;不是盤,也不是豆。他認為倒置的獸面紋可以證明它本身是一個蓋,銘文亦非常有意思,記載青銅簋原是一件嫁妝,那組銘文第一個字是「㠱」字。馬老師的一席話,令我矛塞頓開,所有疑惑一掃而空。
須臾,我又拿出一對西周晚期波曲紋青銅壺給他過目,他亦說沒有問題。
西周晚期 波曲紋青銅壺一對
跟著來的星期六,布殊先生帶支票到我店舖提貨,還很關心地問我有沒有錢賺,賺了多少。我老實回答說賺了百份之十,他就說我太老實,那麼好的青銅器應該賺多一點點,而我當時卻不是那麼想。
既然布殊先生的大老闆喜歡青銅器,我一併將西周晚期波曲紋青銅壺賣給他。
幾個月後,布殊先生將一本圖錄送給我,告訴我他的大老闆已將青銅簋和波曲紋青銅壺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我那時才知道,馬老師突然出現在我的店舗的原因。
歡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我以為跟布殊先生的大老闆做生意開始時賺微些,可以細水長流,誰知布殊先生天不假年,我亦失去了一個大主顧。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