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2018

他只活到41歲!卻大大影響了偉大作家沙特、卡繆和馬奎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世界閱讀日」令我想起自己讀過的書。儘管讀的書很雜,中外古今、文學、哲學、社會科學都有,但記憶最深的是文學作品,尤其是世界文學作品。昨天引述大陸文章講的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19世紀英國作家。19世紀西方文學,是現實主義文學的輝煌時期,這時期的文學作品,以反映社會的不公、黑暗,上層社會的荒淫無恥和下層社會的悲慘命運為主軸,這時期的英國、法國,特別是俄國文學,是我年輕時重要的精神食糧,對我人生的影響較深。到了20世紀,西方文學就從對社會現實的反映進而深入到對人在社會中的荒謬困境和絕望的探索,20世紀的偉大作家法國存在主義的沙特、荒謬主義的卡繆、魔幻現實主義的馬奎斯等帶領文學新潮流的人物,幾乎都一致認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作家,是1883年出生、1924年去世,只活了41歲,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死後才出版的捷克作家法蘭茲‧卡夫卡( Franz Kafka)。

 

  20世紀英美詩人奧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說:「如果要舉出一位生於我們這時代的作家,卻可以和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相媲美,那麼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卡夫卡。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爲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

 

  我年輕時從閱讀英、法、俄等的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開始,進而接觸到20世紀的現代主義西方文學作品,其中卡繆的《異鄉人》和卡夫卡的《變形記》、《城堡》、《審判》等小說的獨特而深沉的風格,更是我青年時代文學追求的重要記憶。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