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2018

要改變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的內心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一段碑文:

 

  「當我年輕時,我夢想改變世界;當我成熟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世界,我將目光縮短,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我發現我不能改變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家庭,但這也不可能。當行將就木,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這是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一塊碑文。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英國著名大教堂之一,地下室安置無數名人墓碑,包括邱吉爾、莎士比亞、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人。但以上這塊是無名者的碑文,卻揚名世界。南非黑人領袖、前總統曼德拉都受這碑文啟發,讓他從一個提倡以暴制暴的黑人青年變為用愛去呼喚團結的領袖。

 

  年輕時,我們看到社會、看到世界有許多不公平,會想改變世界、改變社會,但我們常常會感到世界是很難改變的。經歷人生的挫折和起伏之後,一個行將就木的人,就想到:要改變國家、世界,應該先從改變自己開始。這也是中國儒家提出來的人生次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人總覺得,改變他人困難,改變自己容易。但實際上是,改變他人困難,改變自己更困難。因為最聰明的人也往往缺乏自知之明。要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理想是好的。但踏實的做法是:先從充實自己、改變自己開始。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