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6/2015
古典音樂 啟蒙了對真善美的堅執
50年前我沉迷古典音樂,黑膠唱片和音響,帶給我對鋼琴大師魯賓斯坦等演奏家的演繹如痴如醉,其後聽許多演奏都只覺那是技術精準,而不是藝術重塑。白居易詩:「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聲」,大概就是藝術與技術的分野。
當年的沉迷古典音樂,啟蒙了我對真善美的堅執。沒錯,是真善美。不是說: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嗎?但在美當中,你會感覺到善,也會體驗到真,當我沉迷在古典音樂的至美境界,我知道自己以後應該容不得虛假,也容不得邪惡。人生、事業、親友社會關係需要妥協,但妥協也該有底線,這底線就是來自心底深處對真善美的堅執。那段沉迷就這樣影響了我其後的人生。
古典音樂講些甚麼?種種對具體作品詮釋都是多餘的,它讓你陶冶在作曲家和演繹者的優雅、激情、憤怒、安靜、脫離所有虛假的感情中,那就是美的享受,也是對人性的善與真的求索。
其他的藝術體裁,即使具象的文學、美術,美的境界也常常無法詮釋。李商隱的《錦瑟》,梁啟超說:「講的甚麼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
美不等於漂亮。羅丹的雕塑《老妓女》,塑造出老妓醜陋的身體,那種人世醜惡的真實撼動觀者的感情。那也是美,和許多揭露社會病態的文學作品一樣,是飽含真實中體現的美。
亞里士多德說:「美比歷史更真實」。歷史除了年代與人名是真的之外,其他都是假的,而小說除了人名和年代是假的之外,其他都是真的。
五十年前的美的啟蒙,引領我整個人生。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