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21

《石漢瑞的圖語世界》展覽:重溫多個大師級經典本土建築設計,反思香港的「美感教育」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陳丞軒 Keith Chan

    陳丞軒 Keith Chan

    生於八十年代,土生土長的室內設計師。在香港讀設計,在香港做設計,在香港教設計。

    現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 選物店的主理人。以設計作為橋樑,助學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設計作為語言,讓人發掘隱藏於生活中的美學。

    寫設計

    逢周二更新

  如果我不做室內設計師的話,會做甚麼?很大機會,我會成為平面設計師,或創意媒體製作。我這樣肯定,是因為我的成長歷程就是一個美學體驗。

 

  我第一本美術書,是小學時爸爸送給我的「美術設計的點、線、面」中文譯本。家中一系列「號外」和70年代爸爸在大學時候買的設計書籍,讓我大開眼界。而學習書法的啟蒙也是我的父親,加上母親特別開通,給我自由發揮,帶我四處學習,我能夠感受我的創意和美感的觸覺一早已有熏陶。

 

  除了當天爸爸的啟蒙,後來學習美術、書法、國畫、音樂,我也一直很在乎自己在生活上的敏感度和觀察,盡量留意和欣賞細節、批判不同的設計。在旅行間探索、閱讀、城市遊蹤之間,一天一天累積成為我靈感的來源。

 

 

  上星期參觀《石漢瑞的圖語世界》(Look: The Graphic Language of Henry Steiner)展覽。除了重溫設計大師多個經典作品,例如為香港置地、海運大廈、匯豐銀行、香港電訊等大型企業的形象系統,我更欣賞的是石漢瑞先生為香港設計帶來國際的視野,同時融入和尊重本地文化和特色,成功讓大型企業也開始重視設計。

 

 

  記得在我和日本供應商合作時,他們說到香港人是一個很獨特的混合體,一方面有著尊重本地文化的情誼,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所以設計的作品可以很有層次,在這片土地,的確蘊藏著很多好的設計人和設計作品。

 

 

  我也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為甚麼我們常說香港是國際都市,同時諷刺設計在香港很廉價,也批評很多劣質的設計?我想當中其中一個原因是關乎香港的設計教育非常薄弱,至少「設計」和「美感教育」從不是至小普及教育的範圍之一,只單靠日常生活或以課外興趣模式培養。這樣一來可能錯失發掘更多創意人才的機會,也拖垮了城市設計和美感的展現,最重要是對於批判藝術的思維。

 

 

  我喜歡教書,除了書本的知識,我也想鼓勵我的師弟妹要繼續勇敢追尋夢想,不斷學習、思考和用心感受生活。旅程未必一定平坦,所有親身的經歷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筆者Facebook/ Instagram: @keithchanshinghin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