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31/05/2016

想過天堂式退休生活,就要「游離」香港?

  • 曾智華

    曾智華

    曾智華,資深傳媒全面手。退休前為香港電台節目創作總監。八十年代開始獲選最受歡迎節目主持,直至2014年退休為止。隨即「轉跑道」,專攻慈善活動及變身KOL 。目前每天溜覽其Fan Page 「Luke Sir 曾智華」者,數以十萬計。近年著作包括《快樂退休》及《有盈退休》。

    快樂退休

    每周更新

  上次寫下「1500萬去檳城過天堂式退休生活?」,竟引來不少廻響,連多年無見面同學仔(四十五年有多)「排骨A」,亦來電約晚飯,話要親身陳述佢「千三萬過半退休生活」詳情。

 

  一見面,A哥已笑不攏嘴,開枝法國靚紅酒,興奮地介紹:「阿碌,前星期你在經濟通《我要退休》專欄寫肥偉四千萬過退休的事,哈哈,我用三分一,即千三萬已掂呀,你可以在專欄公開!」

 

  「排骨A」三年前退休,當時揸住一間太古城七百呎單位及三百萬股票加現金,正在煩惱唔夠食過世之際,有日,拖住老婆去旅行,過咗深圳,試坐和諧號,一個站就到樟木頭,落車後走入城,發覺甚多地產代理公司,望望櫥窗不禁大叫:「唔係嘛,二百萬可買到千幾呎優質豪宅?」

 

  好奇之下,推門入內,經理見「財神」到,熱情招呼,帶A哥夫婦即時睇樓盤,發覺,大量豪宅,百幾二百萬已有交易。A哥即時心動,睇中一間遠望青翠群山,千五呎已有豪裝單位。因上手為室內設計師,故裝修用足靚料,非常有品味。即日扑鎚,一百九十五萬人仔成交!

 

  實在太興奮,扑咗鎚才記得問:「點解會咁平㗎?」

 

  原因簡單又話長,從前樟木頭甚多工業,有不少外商居住,亦為香港退休人士天堂。後來中央決定來一招「騰籠換鳥」政策,將勞工密集及污染工廠遷走。但樟木頭領導不似東莞其他城市,牙力不足,於是,工廠有出,但新生意冇入,成個樟木頭謝哂,了無經濟動力。於是,廠商及專業人士紛紛離開,只剩下草根居民及不少退休者。

 

  中產人士走後,大量中高檔豪宅空置,紛紛以跳樓價出售。基於此處無甚經濟活動,當打年青及中年人當然不會在此買樓定居,於是,不少急欲放樓者一再劈價。

 

  排骨A食到應,回港將太古城單位賣出,揸住千三萬,調二百五十萬到樟木頭買樓。餘下留五十萬現金,另一千萬持有三隻股票,港鐵(00066)、港交所(00388)及領展(00823)。一如肥偉,只買不賣,長揸食息,因掃得早,如今升值不少兼有六厘息率(因入貨價平!)每年收息六十萬。

 

  「阿碌,六十萬一年,即五萬一個月,在樟木頭,點使?首先,唔買車,因市內大把出租車,廿四小時隨傳隨到,十幾廿蚊人仔一程。請個工人,二千人仔。朝朝飲茶,晚晚燉湯靚雞,黃昏帶狗仔散步。資訊封鎖?冇有怕,我識翻牆兼用香港電話咭上網,乜報紙都睇到!重有,通街「番梘碟」鋪,五蚊隻,最新香港上畫電影都有齊,哎吔,其實,想買正版碟係—冇嘅!內地政治我冇興趣,只有興趣過自己喜愛的安逸生活,哈哈哈,幾正㗎!」

 

  小弟又如何?因屬「鹹水魚」,覺得生活在香港這個「海洋」才會有生命力及參與感,故絕不考慮肥偉及排骨A的所謂「退休天堂」生活。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

我要回應27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一成發表於 2016-6-7 08:16 AM via mobile
  • #28
  • 美股月圖可能雙底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7 08:01 AM via mobile
  • #27
  • 我覺得股票,持貨越耐,風險越低。因為已回本。

  • 引用 #25 greenleaves 發表於 2016-6-7 12:44 AM

    首先,1973年當年最高是1700幾點 ,一年之內蒸發超過九成。您舉這個數字,第一是略有誤導的,選擇太過隨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7 07:55 AM via mobile
  • #26
  • 如果持公用股票唔係炒,你又會怎樣看?

  • 引用 #25 greenleaves 發表於 2016-6-7 12:44 AM

    首先,1973年當年最高是1700幾點 ,一年之內蒸發超過九成。您舉這個數字,第一是略有誤導的,選擇太過隨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7 12:44 AM
  • #25
  • 首先,1973年當年最高是1700幾點 ,一年之內蒸發超過九成。您舉這個數字,第一是略有誤導的,選擇太過隨意。如果由交易所未設立(零點)起計,你可以話今天升左二萬幾倍添。要知道,七八十年代的經濟起飛,環境跟今天完全不同,今天不可能再有這支歌仔唱,這是大家都明白的。要用較有意義的時間去比,不如由九七年回歸後作比較。買樓明顯比買股票好。只是近幾年香港樓價太癲(仲要係俾辣招遏制住,否則升幅更驚人),已經失去投資價值,投資者唯有「等」同「忍」,別無他法。

    投資講穩陣,不能單看升幅,波幅都好緊要。像1973年那種急跌法,便不是人人捱得住的。先父當年便因此患上「神經衰弱」(若干年後醫生確診為抑鬱症),當年香港青山醫院有人滿之患。有位世伯,風光時個個星期去澳門「威」,最後收場呢?就在澳門酒店內自殺。

    其實,唔使講太多理論的。只要看一看身邊的朋友(當然包括自己)就可以了。我基本上沒有朋友是買樓輸錢的,全部都大賺,買一層賺一層。至於股票,大部份人玩親都是無錢贏的。賺錢難易的程度,二者相差太遠了。香港早就有做過統計(無記錯的話,七成人輸錢),這點是事實,無得爭拗的。

  • 引用 #18 六十後男士 發表於 2016-6-5 03:05 PM

    師兄可考慮2800. 1973年恒指100點, 現在21000點. 210倍. 樓房有210倍嗎? 樓房要交物業稅, 地租, 差餉,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7 12:22 AM
  • #24
  • 試問香城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呵呵!

  • 引用 #17 吡吡 發表於 2016-6-5 01:13 PM

    信自己就得架嘞,去邊度退休都。老實講,我地香港人,飲铅水長大,乜野風浪未見過吖?地溝油出口轉內銷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6 08:32 AM via mobile
  • #23
  • 做乜瑞士人咁蠢㗎,唔通過全民退保呀!嘻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5 09:02 PM
  • #22
  • 我認同她對生命的看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NpQ0ruR4w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5 05:10 PM via mobile
  • #21
  • 用我幾十年時間,我的子孫可能有好的日子,可能開始富貴起來,博得過。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5 05:06 PM via mobile
  • #20
  • 我真的希望不靠這些儲蓄過活,我寧願,做到死嗰日。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5 04:33 PM via mobile
  • #19
  • 每個人都有一條線,我心中的一條線是月圖82,跌破買入。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六十後男士發表於 2016-6-5 03:05 PM
  • #18
  • 師兄可考慮2800.
    1973年恒指100點, 現在21000點.
    210倍. 樓房有210倍嗎?
    樓房要交物業稅, 地租, 差餉, 管理費和維修保養.
    2800甚麼也不用付, 還有每年3%利息.
    2800才是退休之選.

  • 引用 #16 greenleaves 發表於 2016-6-5 11:44 AM

    (續)還有一個觀念,一定要說清楚,否則害人不淺。 退休,是人生大事。我們考慮問題,跟年青人完全不一樣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6-6-5 01:13 PM via mobile
  • #17
  • 信自己就得架嘞,去邊度退休都。老實講,我地香港人,飲铅水長大,乜野風浪未見過吖?地溝油出口轉內銷長食長有,跟足法例架,食自己點到我地唔放心呀?長期住白鴿籠為壽終入骨灰盒做好習慣準備;落樓即買隔夜菠蘿油早餐唔使自己廚房整方便一家大細冇地方;病親都係食嗰幾劑咳藥水消炎抗生素醫生紙放假最頂引;家庭醫生估你唔到就掉你入公院試試醫療事故長期係咁,要有自信呀香港人,啲咸水唔飲得都睇得吖,唔識先自欺真係欺唔到咁多大陸同胞落撘架!

  • 引用 #13 greenleaves 發表於 2016-6-5 10:45 AM

    看到這個題目,不禁令我想起幾十年前阿SAM首歌《何處覓蓬萊》。  心響往蓬萊,想身處蓬萊。仰望蓬萊所在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5 11:44 AM
  • #16
  • (續)還有一個觀念,一定要說清楚,否則害人不淺。

    退休,是人生大事。我們考慮問題,跟年青人完全不一樣,他們有最大的本錢--青春。贏左得餐笑,輸光唔使慶。但我們沒有,輸唔起啊!所以,我們最緊要,最緊要,最緊要記住一個原則:穩陣,穩陣,穩陣。(重要事情一定要說三次)

    傳統的智慧,退休後不能持股票,或者只持極少比例的股票(億萬富豪,才講資產配置)。老一輩教落,退休前,應該賣掉所有高風險的投資,然後轉買樓收租。而股票就是屬於最高風險的投資!

    我們不可能知道明年、十年後會發生甚麼事,盡人事,聽天命,只能盡量尋求安全穩陣。
    磚頭始終是實物,不會歸零;股票從前是一張紙,現在只是銀行電腦裏的一組Data。稍為見過下風浪的人,都不會相信股票。(你不妨試下查一查,七十年代香港恒生指數的「藍籌股」,今天有多少還存在)

    我親眼見過幾個老人家,最後臨老還過得世,就是賣掉自住樓,搬進老人院。

    大家千萬要緊記,不能隨便賣掉自住樓!無論甚麼時候,賣自住樓都是下下策。或者說,是迫不得已的下策。

    如果是我的朋友,我一定會死諫,最多你跟我反面。退休是絕對不能賣掉自住樓的,不管幾好價錢。除非你有一層以上,否則就是「倒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5 11:25 AM
  • #15
  • (續)這情況跟很多移民外國的人,十分相像。很多八十年代賣掉港樓移民外國的人,現在一樣住緊幾千尺豪宅。他們的內心,簡直是後悔得腸也青了。

    有一個觀念,一定要澄清的。
    我經常見到很多人,因為「經濟」上的理由,移居外地(不管中國台灣,還是東南亞),他們每跟人提起,總是一臉子顧盼自豪的樣子,其實是相當可憐。

    你明明是因為買不起樓,或買不起更好的樓,要離開香港,說得難聽一點,是被現實「擠走」的一群,還有甚麼值得自豪?

    令友的情況,等於原先住在九龍塘,現在沒錢了,要賣掉物業,然後搬進深水埗的唐樓一樣。錢的確是套現了,但生活真的比原先好嗎?我不明白有甚麼值得驕傲。

    古語說「人離鄉賤」。「笞杖徒流死」,古代五刑。流放外地,本身就已是一種懲罰。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5 11:08 AM
  • #14
  • 現在討論退休在那裏「定居」,即長住的問題,不是講旅行。
    用一個譬喻,現在是考慮結婚的對象,不是一夜情。

    這樣的話,「綜合質素」最要的,不能只考慮單項得分。
    世界上沒有完全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有這邊,沒那樣。

    香港最大的缺點是甚麼?樓價貴,平均居住面積全世界最小。

    原因是甚麼?人人都覺得好,搶住要買,巿場給它這個價錢(我不會幼稚到賴地產霸權)
    香港同樟木頭的樓價相比,等於紐約跟底特律相比,「平」,當然是有道理的。

    人活著,是要生活的,不單止是住屋。綜合質素,香港贏樟木頭十條街都唔止。單是落街買個麵包,行街去公廁,......N樣生活細節,你試下將一整天生活,用筆紀錄下來,跟香港比一比較。更不要說大範圍,像居民質素、醫療保障、治安等等了。

    賣掉香港樓,搬返大陸,等於跟屋企個老婆離婚,跟條大陸妹結婚一樣。人家當然有優點,年輕貌美嘛。問題最重要是:

    萬一幾年後恍然大悟,想鳥倦還巢,咁點先?老婆已左婚,等於陷自己於不歸路。

    大陸樓唔值錢,筆錢肯肯定攞唔返。萬一到時港樓價仍舊高企,咁就唯有局住床板夾XX,死死氣留在大陸。

    跟住咪頻繁來往中港,見到舊朋友,死吹自己現在怎樣快活。(跟很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5 10:45 AM
  • #13
  • 看到這個題目,不禁令我想起幾十年前阿SAM首歌《何處覓蓬萊》。

     心響往蓬萊,想身處蓬萊。仰望蓬萊所在,似被浮雲掩蓋。
     想找到蓬萊,偏不見蓬萊。遍歷人間世外,費盡勞力錢財。......
     方知卻原來,不必盼蓬萊。已是埋藏心內,蓬萊就是「香港」。

    最後一句是我改的。一個人拼命尋找幸福,卻不知幸福原來就在他身邊。哈哈!

    N年前我都考慮過返大陸退休,因為看過一集《鏗鏘集》,有個香港人用很少錢買了棟別墅,有個幾千呎大花園,種植果樹。本人性好園藝,嘩!那簡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天堂。後來細心想清楚,這是十分幼稚的想法。

    香港是全世界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舉世公認。大把大陸人幾貴的樓都要買,為的就是移民來香港。身為香港人,做乜要犯賤,自願放棄原來的優質生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5 10:32 AM
  • #12
  • 點止咁簡單。大陸樓質素好差,根本由起果日,就無預你住得多過五十年。大陸樓折舊好快,管理一般好差。香港一般物業,月交一兩千管理費好平常,大陸一般一兩百,甚麼質素自己諗。一般少維修,二十年樓殘過戰前舊樓。香港四五十年樓,好像美孚、太古城,仍有一定保值能力。

  • 引用 #11 一成 發表於 2016-6-4 08:26 AM

    依家在內地買樓的最大問題是70年到期後要交30-35%地稅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4 08:26 AM via mobile
  • #11
  • 依家在內地買樓的最大問題是70年到期後要交30-35%地稅

  • 引用 #9 一心 發表於 2016-6-4 06:28 AM

    對,東莞仍不少工厰,要山明水秀,空氦清新,大把選擇啦,例如雲南昆明,廣西南寕,而家中國高铁四縱四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成發表於 2016-6-4 08:13 AM via mobile
  • #10
  • 我就咁睇,例如我買入一萬股,如果好彩,佢每年都派紅股,五年後太約有16000股,當十年後當有20000股(應該唔止,未計),維持派息0.35,我退休後每年有7000股息。我起碼可以解決了一個月的生活費先。

  • 引用 #8 一心 發表於 2016-6-4 06:16 AM

    講起煤氣,其實過住十多年已大量投資內地,業務範圍包括輸氣管道,環保水利工程,天然氣等等。而中國方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一心發表於 2016-6-4 06:28 AM via mobile
  • #9
  • 對,東莞仍不少工厰,要山明水秀,空氦清新,大把選擇啦,例如雲南昆明,廣西南寕,而家中國高铁四縱四橫,坐飛机又方便。再加互聯網發達,對香港人來說,無需在內地賣樓,因為內地酒店多而競爭大,所以大多價亷物美,我上次去廣東北部大埔看土樓,全新三星酒店都只三百五人仔一晚。咁底玩,洗乜買樓,去自由行住酒店,平靚正。

  • 引用 #2 catblack 發表於 2016-5-31 02:43 PM

    仲要去買翻板碟,大陸無正版?哈哈,真係典形過時香港阿叔的睇法,睇怕筆者都係停留係買四仔去好景的階段,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