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023
年輕人應該Slash定炒散?應該好好把握日本的新創機會!日本將會是亞洲下一個新創基地?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常有年輕朋友問:我對前途感到迷惘,我不知道下一個工作應該做甚麼,你覺得我應該Slash,甚至炒散嗎?
我給年輕人的建議是,當然應該Slash,並且應該不只一條,斜槓的起點應該連回自己的職業生涯,最好的方向是國際化。
事實上,斜槓原本目的,不是為了擁有兩種以上的收入,而是透過工作以外的身分體現自己是誰、重視甚麼、有哪些興趣專長,過更豐富、立體的人生。
打工是為所服務的企業創造價值,創業則是為你服務的用戶創造價值。
如果你走求職之路,職業早期你向企業主出售的是自己的時間、精力、學歷以及年輕的身體。但青春易逝,過了三五年後你就會發現,如果你不改變自己貢獻價值的方式,那很可能你很快就會被比你更年輕、更富有精力的人代替。
你所能夠創造出的價值愈高,那麼你得到的回報也就是主動收入就會愈高。
而往往這也是為甚麼,很多人可能在職業初期年入百萬、混得很好,但三五年後,卻會跌入谷底的原因。
因為你所倚靠的不再是青春、體力或者需要腦力的複雜基礎工作,而是更向上的團隊管理能力、決策力、結果導向的投入產出比能力以及與人打交道的一系列軟實力。
我們都知道「木桶效應」,職場也是如此。不是老闆單打獨鬥、一個人強就可以,發展到中後期,需要凝聚一群價值觀相同、行動力強的團隊小夥伴。大家在一起產生的協同效應才能讓你的企業愈走愈遠。畢竟一個人所產生的價值終歸是有限的。
如今美中關係極度緊張,不少企業已經將重心由中國轉向東南亞,新加坡就是這一波的受益者,其他東協城市,例如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都是下一輪的受益者,如果只用上香港的經驗,始終都是局限在小島內。
可以確定的是,在亞洲版圖中,日本的未來發展也很令人期待。
以前,一般想到新創生態圈,映入腦海的多半是美國矽谷、中國這兩大新創市場,然而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卻鮮少成為話題焦點。
據指標數據智庫CBInsight統計,截至今年四月為止,日本新創獨角獸共計六家,甚至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
不過,近期以來,日本新創生態開始令人有種逐漸甦醒的感覺。不只聽到身邊許多投資人開始尋覓日本新創的投資機會,就連股神巴菲特最近都親自造訪日本,並向媒體公開表示已經增持日本五大商社。
這股改變力量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是日本政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科技創新與新創企業視為「新資本主義」下的兩大支柱,並在2022年初針對日本新創企業宣布一項「五年計畫」,目標是在2027年以前將新創企業數與相關投資額都提高至十倍。
日本政府近年在科技創新等議題上也相當積極,近兩年討論度最高的兩個科技議題 Web3 與 AI,都能看到其積極參與的身影。
擁抱新科技的態度也為日本迎來許多機會,例如上個月 OpenAI CEO Sam Altman 也飛到東京拜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後日本政府表示將考慮讓公共部門採用 AI 技術,OpenAI 也考慮在日本設立辦公室。
以老牌日本財閥日立為例,日立至2012年開始推動Lumada 事業(先進數碼解決方案和服務),由於該事業部門旨在以資料,數據來創造價值,並加速數碼創新,因此需要大量專業及具備經驗的人才,具IT業界相關經驗者的採用比率, 2012年僅為3.6%,但到了2021年已經高達40%,日立更設定2024年目標,令比率過半,這些都是香港年輕人的機會。
逐漸甦醒的日本新創生態,是否有機會成為亞洲下一個新創基地?可以確定的是。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