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15
設立創科局 下一代有得撈
今天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將繼續審議設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與其說財委會審議,不如說「拉布」,但政治上的拉布在今時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下,無助於香港好好打一場國際賽。
創新科技不僅需要硬件配合,更要有長遠人士規劃作為支持。
全球的經濟發展趨勢是以創新及科技帶動,馬雲創意創業的故事早已印證了這個趨勢。政府設新政策局每年用3,500萬去照顧、支援這方面的發展有何不妥?
政府帶頭支持,進行相關政策研究,更具體地了解創科領域上各方面的需要,包括財務或其他配套資源上的支援等,正常不過。不過,在「拉布」之下,尚餘五節、十小時的審議時間,要通過並不樂觀,而最諷刺的是,設立創科局在人事編制的委員會和立法會大會上都已通過,只欠撥款審議,反對派議員層層關卡,不是為反對而反對,又是甚麼?有人批評新設政策局是「不幹實事」,又關注其架構和政策的範疇,以至其成效等。
BB還未出世,已斷定他不能成才,那又是甚麼邏輯?
新加坡於90年代初成立國家科技局,以政策促進科技產業化發展;台灣更於1959年成立「國科會」,去年3月把它升格為科技部,掌管科技發展政策,推動重大科研計劃;2013年,南韓也把掌管科技的部門重組為「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及未來規劃部」,以提升南韓創新能力。強鄰環伺,星、台、韓政府都以制定政策的專責機構推動、發展創科產業,香港要如何做,不言而喻。
設立創科局不但可向世界顯示香港重視創新及科技,這新政策局正可與其他政策局互相協調和配合,落實促進創新及提升競爭力的願景。
有評論用以色列科技業「企業主導,政府支持」的情況,指發展「由下而上」的模式可行。其實,看以色列科研支出佔GDP逾4%,八成來自商界,而香港僅約1%;以色列科技教育支出佔GDP約10%,每萬名國民中,就有135名科學家及工程師,世界居首,但以色列的經驗並不可簡單地移植到香港,港府反而要「由上而下」,發揮帶頭作用,並由專責創科的高層次政策局統籌執行,才可急起直追。可以想像,政策推出遲,香港不但不能即時受惠,在環球大競爭下,更會坐失先機。
在此議題上,香港已白白浪費了兩小時,議員「拉布」拖政府後腿,阻撓施政,日後他們又會指摘政府無效率。曾幾何時,政府不再起公營房屋,又不見議員多發言,監察施政?否則,哪會有今時住屋供應短缺的困局?
港珠澳大橋白白多花54.6億元公帑,更要延至2017年才竣工,不又是議員為「反對而反對」卻要港人「埋單」的惡果?「拉布」已成議會常態,但我們仍想鄭重提醒有關議員:這只是議會暴力,並不符合選民選你們到議會議政的原意。
雖然你們都早已習慣忘記初衷,但大部分港人仍會希望你們迷途知返,盡早覺悟。因為我們都想香港好,下一代有得撈。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