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重要的生命器官
一般人把肌肉看作美好身段的表裝,是保護骨頭骨骼的大塊頭軟墊,卻忽略了肌肉原來是身體的重要生命器官,掌管著人體生命壽而康。
人體有肌肉600多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 cm,最短的僅有1 mm左右。大塊肌肉重約2 kg,小塊肌肉僅有幾克。一般人的肌肉佔體重35%-45%。
按結構和功能不同,肌肉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扁肌和輪匝肌等。
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
心肌構成心壁,為不隨意肌。
骨骼肌分佈於頭、頸、軀幹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又稱隨意肌。
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佈,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圖片來源:Envato)
骨骼肌具有重要的運動、內分泌和貯備功能,是巨大的氨基酸貯備庫,也是心肺功能貯備庫,具有重要的調節功能。骨骼肌是瘦組織群的主要組成成部分,是維持人體生命健康的重要機體組成,瘦組織群丟失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由於骨骼肌是葡萄糖代謝過程中攝取和貯存的重要組織,骨骼肌能夠分泌多種「肌肉因子」,調節著其他的遠端器官,包括調節葡萄糖、能量和骨質代謝。
肌肉損失可以誘發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代謝紊亂;骨骼肌衰減降低人體對疾病和創傷的耐受能力,增加併發症發展,降低生存質素,增加死亡風險。肌肉是共認的「生命器官」和「組織器官」。
腹型肥胖
在老人常見的腹型肥胖,也稱為肌少性肥胖症,是肌肉和脂肪量之間的不平衡,即骨骼肌品質減少和內臟脂肪增加所導致。該病的發生與身體成分變化、活動減少、激素代謝紊亂、炎症因數刺激密切相關。在肌少性肥胖症中,肌肉萎縮引起的體力活動減少,最終直接造成體脂肪積聚,從而使肌肉萎縮的促炎因數水準增高,成為健康變壞的惡性循環。
肌肉隨增齡改變
人體骨骼肌有生長和衰老的規律,從30歲開始,骨骼肌肌量達到峰值,此後每年減少1%-2%,骨骼肌力量每年減少1.5%-3%。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增長,控制骨頭活動的骨骼肌(橫紋肌)彈性纖維會逐漸由結締組織所代替。結締組織雖然很結實,但沒有彈性,因此肌肉變得較弱,不能強力收縮。肌肉力量衰退了,反應也相應地變遲鈍了。
研究顯示,肌肉品質下降最早起源於成年人早期,以2型肌纖維的萎縮與丟失開始,並持續一生。而肌肉功能下降開始於35歲左右,50歲後下降速度開始加速,60歲後進展加速,75歲後下降速度達到頂峰。相較肌肉功能(力量與輸出功率)下降速度,較品質下降速度更顯著,每個人肌肉衰退程度存在很大的異質性。
肌肉量隨年齡變化的規律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資料)
香港:根據香港人口健康研究指出:
- 肌肉量一般在20-30歲到達高峰後便逐漸下降,每10年下降4.7%(男)和3.7%(女)
- 肌肉力量下降速度更快,每10年下降14.5%(男)和11.8%(女)
- 70歲以上對比年青人,肌肉力量少了45%(男)和37%(女)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