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9

藝術很難懂?從當代水墨中,尋找欣賞藝術的新思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伍常

    伍常

    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客席講師,曾任職於佳士得美術學院及邦瀚斯拍賣行,在本地藝術界有多年工作經驗。熱愛中國水墨、詩詞、普洱茶、紅樓夢,一直致力在各大媒體平台傳播東方文化美學。

    藝術人的修藏物

    逢周一更新

  前文提到,最近與沈旭暉教授旗下GLOS合作組織一個本地藝術導賞團:《多元的當代水墨》。 

 

  說到中國水墨藝術,經常都會聽到朋友說:「我真係唔識睇!」、「點解成日都係黑黑白白、山山水水?」、「我都係喜歡colourful的西畫多D」等等的comment。事實是否這樣?這次導賞團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為有興趣更深入了解本地藝術圈以至水墨藝術的朋友提供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

 

  傳統上,欣賞中國書法或水墨畫的門檻並不低。

 

中國已故著名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曾說過,看中國書畫是有方法的,主要是「鑑」與「考」兩方面:

1)「鑑」是從畫本身入手,是眼看,靠比較,用實物比較容易,比較要懂得同中之異,異中之同。

2)「考」是找旁證,包括別人題跋、收藏印記、文字記載。書本與實物印證,證據可靠,才能下斷語。

 

而書畫鑑定就有「四必」與「四忌」:

「四必」是一必須懂得衡量藝術水平的標準;二必須懂得書法與篆刻;三必須多讀書;四必須懂得各種法門,包括人事關係等活知識,知識愈廣愈好。

「四忌」是一忌門戶之見;二忌臆斷無據;三忌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四忌好即真,壞即假。

 

  係咪睇完都覺頭暈? 

 

  But sorry,因為其實徐先生仲未講完:「可以說,不會作詩、不懂中國詩詞、沒有詩詞修養、不解詩意的人,是畫不好中國畫,也看不懂中國畫。」

 

  是否覺得好discouraging呢?是的,這正是大部分初學中國水墨者都會遇到的情況,也是我們作為藝術推廣者所面對的問題。

 

  如何解決?我一直覺得答案可能是在「當代水墨」。

 

香港首辦《多元的當代水墨藝術導賞》

 

  顧名思義,當代水墨(contemporary ink art)就是指那些由在世(living)藝術家所創作的水墨作品。在後現代社會,藝術家早已不用再受到傳統創作方法、筆墨、理論、思想、習慣等條件限制,故此在表現手法上可得到更大的自由度。以水墨為例,這個媒介其實已經演化至不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宣紙、毛筆、墨水咁簡單,而是包含了雕塑、錄像、攝影、拼貼、裝置,甚至是AI人工智能等不同medium的一種多元媒介。 

 

由本地藝術家黃宏達創作的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水墨藝術作品系列:《逸》

 

  一個很好的例子:筆者有一位藝術教師朋友謝斐,他曾經做過一件可說是完全顛覆傳統水墨形式的「水墨」作品:《無一物》(作品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他走訪了香港中文大學7間圖書館,並使用46台影印機打印白紙,直至出現墨水擴散的圖像……他認為這46台影印機就如同閱讀圖書館內無數由智者編寫的書籍一樣,並希望透過此作品鼓勵人們重新思考他們的感知和物件的存在),最終更贏得去年一個全港公開水墨藝術作品大獎。So I am really not kidding,影印機紙真的都可以成為被專業評審一致認可的好藝術品的,只要你敢想,和敢做。這不禁令我想起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風清揚說的:「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以及「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真高人也。

 

  所以說,在這樣的當代環境下,觀眾在欣賞當代水墨時真的不應再有什麼擔心「唔識欣賞」的問題。所謂「無招勝有招」,更重要的其實你是能否在單純的探索過程中,心無罣礙地找到跟你個性、經歷、品味互相對應的藝術家/作品。Good luck! 

 

2018年「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謝斐《無一物》

(2019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由即日起至2019年8月30日接受報名,歡迎所有香港居民參加,有興趣者請將作品提交至www.UOBArtAcademy.com.hk。費用全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