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你已經陷入了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
美國學者斯蒂芬·羅奇認為當前中國股市所經歷的劇烈動盪是一個「擠泡沫」的過程。巨額的資產泡沫被擠掉甚至破裂將會對我國的實體經濟造成重大影響。說實話啊,現在來看,你要讓我預測一下中國的股市還是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情況,我無法準確的給你回答,而且我相信,由於受太多的外在因素的困擾,單純的只靠一些理論知識,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但是,我們可以回過頭總結過去的經驗,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早在2006年,我們就經歷過樓市泡沫和股市泡沫,但是當時的泡沫並沒有破裂,我國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錯誤的政策導致資產進一步泡沫化。
資產泡沫化的源頭
在2006年之前,由於我們以製造業為主的民營企業所面臨的投資經營環境已經開始全面惡化,因此製造業企業家把應該投資在製造業的錢,拿出來炒樓、炒股從而造成了樓市泡沫、股市泡沫。按照我的理論來看,這根本就是製造業危機的開始,因為企業家不幹製造業了,而是跑去炒樓、炒股。當然了,你們也曉得政府是一如既往地不聽我的,政府推行宏觀調控的時候,認為是流動性過剩。在他們的想法裏面呢,總認為流動性收回來之後那就好了,那我們手中就沒有那麼多錢炒樓了,也沒有那麼多錢炒股了,所以樓市泡沫、股市泡沫就一併得到解決。因此2007年,在這種思維的主導之下,政府總共六次提高利率,其目的呢就是希望收回流動性,認為只要把流動性收回來之後,那就好了。但是,請各位回憶一下,2007年6次提高利率是甚麼結果?你發現,股價全部大漲,你不覺得很奇怪嗎?
提高利率不就收回流動性了嗎?你手中的錢不就少了嗎?那就不能炒股了嗎?那麼股價應該下跌啊,怎麼會不跌反漲呢?不好意思,告訴各位朋友,我的理論是對的,那就是因為你每一次提高利率的結果,就是更進一步地打擊了我們製造業的投資環境。所以哥們兒就更不想幹了,他們會做甚麼呢?他們就拿出更多的錢去炒樓、炒股,從而造成每一次提高利率,股價都是大漲。因此2006年的泡沫所象徵的就是未來製造業的全面危機,到了2008年年中的時候,也就是在金融海嘯還沒有來的時刻,廣東省製造業就已經倒閉了30%,江浙兩省製造業已經倒閉了20%,為甚麼?因為製造業的投資經營環境已經從2006年開始全面惡化。
當年的日本就這樣陷入美國策劃的陰謀
我在《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一書中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真正的危機——資產泡沫化、經濟停滯化和通貨膨脹化,以及奧巴馬「落井下石」的三個策略——匯率大戰、貿易大戰推動匯率大戰和成本大戰。現在我拿出當年的的分析,告訴你美國的真正目的是麼。
說到匯率大戰,根據工信部、商務部做過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如果人民幣升值超過3%,將對我們傳統出口製造業造成嚴重的衝擊。這樣一來,珠三角很多的工廠就得關門了。因此,中國政府根本無法同意人民幣大幅升值,如果我們不同意的話,那就必須在別的方面讓步。我就想起了發生在日本類似的故事。各位讀者還記得美國丟下的第三顆炸彈——「日經指數看跌期權」麼?是不是覺得很奇怪,華爾街的公司怎麼能夠在日本發行這種衍生性的金融工具從而炸毀了日本的泡沫呢?這就牽扯到了一個精心策劃的大陰謀。
當時的美國要求本開放它的農業和服務業。但是日本人很難開放農業和服務業。以農業為例,因為部分日本議員的議席是按照一個選區農民的數量確定的。城市化之後,農民變少,但是這種選舉制度的實質並沒有改變。農民的聲音左右了政策,迫使日本政府很難開放農業。如果政府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而傷害到日本農民的話,其必然結果就是內閣倒台。此外,日本的服務業也很難開放,以零售業為例,日本的零售業有一個《大店法》,它限制大超市的數量,這就使外資很難進入日本的零售業。
美國人難道不知道日本無法開放農業和服務業嗎?這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聲東擊西策略。本來美國人想跟日本人要的就是金融市場開放,卻拿日本的農業和服務業說事。美國人當然知道,日本這套農協制度在那裏,誰傷害了農協的利益誰就得下台,所以,美國人偏偏先對農業問題糾纏不休。等到日本人說,我們各退一步好不好?美國人就說,好呀,那我不逼你開放農業了,你給我開放金融吧。
日本人是怎麼同意開放金融業的呢?因為日本人信心膨脹,覺得自己是舉世無雙的財閥體系,大的銀行背後都有大的企業集團,大的企業集團下面也都有大的銀行,同樣,甚麼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都是有大財閥背景的。比如,美國《商業週刊》對世界上的商業銀行做了排名,前五名竟然都是日本的銀行。在這種虛幻的排名影響下,日本人感覺特別良好,想我們今天的中國人一樣,因為我們四大銀行在全世界也是高居前幾名。但是我們和日本人所不知道的是,金融大戰靠的是水準,而不是排名。這方面,我們和日本一樣差勁。
當然了,美國人說服日本人還是相當有一套的。美國人搬出來日本開放金融市場的三個理論,我們發現這三個理論和一些所謂的學者,比如陳志武,在中國兜售的理論也都差不多。
第一個是金融發展有利於經濟,所以必須放寬監管。美國人就吹牛說我們美國華爾街這套上市啊、企業債的融資模式,比你們日本傳統的模式有更高的效率。甚至就是炒股票,我們的操盤手也比你們的更有技術,背後都有計算模型的。所以,你應該開放給我加入你的交易所,允許我開展投行業務。此外美國還分析日本的財閥模式,美國人說甚麼呢?說你這個都是內部自己胡亂定價,怎麼能有效率呢?其實,這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只是用來忽悠日本人的,美國人真正想幹的事就是希望日本放鬆監管,允許引入一些日本人不懂的金融產品,以便美國人上下其手大賺一把。其結果是甚麼呢?舉例而言,1984年4月,放鬆對日本國內投資的限制;1984年12月,對外國金融機構開放包銷日元債券業務;1985年4月,批准創新的金融產品;最後1987年10月,大藏省實施一連串的金融自由化措施,其中包括最重要的融資融券。
第二個是平衡理論。美國人說,你看看美國從日本買了很多東西,所以,日本得到了巨額外匯儲備。但是這個儲備沒有用來買美國東西,反而被用來購買美國國債。太多錢買國債,肯定影響了國債的價格和利率,這樣不就攪亂了美國的經濟和金融秩序了嗎。如果你日本人不願意改革匯率,那麼,你就多買點美國的股票、房地產、金融產品吧。在1989年9月,索尼收購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股票;10月,三菱宣佈收購洛克菲勒中心的地產專案。那麼,美國究竟賣了甚麼金融產品給日本呢?這個就是1988年賣個日本人的股指期貨,1989年再度賣給日本人的股指期權。
第三是金融發展關涉國際競爭力,所以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其結果是1985年11月,東京證券交易所批准了美國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證券等六家外國證券公司加入,隨後摩根士丹利在1987年和1989年先後獲得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大阪交易所和名古屋交易所的會員資格。此時,美國人的「轟炸三部曲」——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期權和華爾街獲准進入日本操作已經完成,日本經濟泡沫在隨後快速破裂。
你們認為美國針對我們的三大策略的目的是甚麼?其目的就和當初對付日本一樣,希望我們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資成為交易所會員,以完成轟炸中國泡沫的三部曲。
Source: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