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9-14

請別再陷入對票房和收視率的盲目崇拜

  當我們已經陷入了對票房和收視率等數據的盲目崇拜之時,卻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到,中國的圖書和電影市場正逐漸朝低俗化發展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的影視行業正進入一個爆發式增長階段,但從圖書、電視劇、電影等文藝作品中外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從產業規模、標準化生產流程,還是從作品創新性、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上說,我們與美、日、韓等文化輸出大國還存在相當的差距。當我們已經陷入了對票房和收視率等數據的盲目崇拜之時,卻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到,中國的圖書和電影市場正逐漸朝低俗化發展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

 

  你知道在中國誰是最大的文藝消費群體嗎?

 

  我們來看下圖的數據分析,2003-2014年三類文藝市場的年銷售額。那麼以電影市場為例,12年間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並且年增長率高達35%。其間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但似乎對電影票房沒有甚麼影響。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眾化的市場,只要幾十塊錢就可以看一場電影,是不太容易受經濟波動影響的。再來看圖書市場的銷售額,遠遠在電影之上,但增幅很緩慢,只有年均4%。

 

 

  我們來分析一下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卻收穫了無數駡名的《小時代》。

 

  《小時代1》上市時10天賣了100萬冊,《小時代》1、2、3總共賣了700萬冊,這個數字在圖書界是極其驚人的。因為現在一般的作品能夠賣到2萬冊就算是暢銷書,賣到5萬冊以上那就是非常不得了的暢銷書了。並且《小時代》這套書還拍成了系列電影,同樣是票房火爆。

 

  這說明甚麼問題?這說明,中國的圖書和電影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低俗化發展。不但低俗,再用習近平主席的一句話,「存在著有數量缺品質、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速食式消費的問題。」。比如《非誠勿擾》一出來,一大堆的相親節目就出來了,還有《中國好聲音》一出來,大量的類似節目也是一擁而上。

 

  那麼現在問題出來了,我們的圖書跟電影市場品位低俗的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因為中國人不讀書。根據人民網的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一個數據,全世界年人均讀書最多的是猶太人,年人均讀64本書,北歐年人均讀24本,歐美國家年人均大概讀16本。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介紹,韓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讀書11本,法國人、日本人年均讀書8本多,而中國人如果去掉教科書的話,每年人均唯讀1本,可以說是全世界年人均讀書最少。

 

  更有意思的是,請各位再猜一下,中國大多是甚麼人在讀書?答案一定令各位大跌眼鏡,都是「90後」的朋友們。例如前面提到的《小時代》,它的受眾平均年齡20.3歲,其中80%是女性,集中分佈在二三線城市。電影受眾也是如此,根據CHR 院線的受眾調查數據,整個看電影人群中25歲以下占比58%;25—35歲占比35%;35歲以上只有7%。換句話講,一旦過了35歲,中國人連電影也很少看了。都是年輕人在看電影、讀書,這也造成了圖書市場的題材普遍低齡化傾向。

 

  再來看我們的影視作品。這更是一個令人悲催的話題,為甚麼只有美國能夠拍出這種橫掃全世界的電視劇。美劇能賣到全球120多個國家,控制全球75%的電視節目,在很多國家都處於壟斷地位。電影就不用說了,全球票房的三分之二都是好萊塢的。我們在欣賞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要問問,為甚麼美國這麼厲害?為甚麼我們不行?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我們的國產劇,我發現啊國產劇差不多就是三種類型。一是宮廷劇,比如說《甄嬛傳》,二是戰爭片,三是家庭倫理劇。你曉得這個模式有多麼雷同嗎?只要是宮廷劇,一定是一群男人和女人圍繞著皇帝鉤心鬥角。大家看《甄嬛傳》會得出什麼結論呢?誰最壞,誰就最能成功。戰爭片無非就是兩種,一個是抗日戰爭,一個是國共內戰。結果當然是日本必敗、國民黨必敗。家庭倫理劇一定是婆婆跟媳婦出了問題,然後一定會有小三的存在,到最後一定是互相之間大吵大鬧。

 

  相比之下,美劇的題材類型豐富多元,各類受眾可以各取所需,請看下表。並且美劇的故事情節非常緊湊,編、導、演人員的專業知識非常扎實。

 

 

  當然了,媒體談到幾個原因:第一,製作流程;第二,編劇的作用;第三,周播模式。

 

  首先,製作流程。中國是先拍完了之後再看能不能播,大概有一半的片子拍出來賣不掉,每年浪費幾十億上百億元。2013年拍了441部電視劇,但首播新劇只有266部。而美劇的製作流程可以保證及時終止爛劇,值得我們學習。美國四大電視網每年會收到2萬個編劇給他們的故事提綱。他們會從中選500個,給你10萬美元讓你寫一集樣本劇,如果劇本不錯,再給100-500萬美元,讓你拍一集。然後試播一下,收視率還不錯那就繼續往下寫。

 

   第二,編劇的作用。我們通常理解的編劇就是寫劇本的那個人,但是美劇的編劇和我們完全不同,絕對不可能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總編劇策劃下的編劇團隊。總編劇往往身兼執行製片人,掌握財政大權,編劇團隊成員根據各自掌握的專業知識,分別負責不同的情節線索及高潮部分的設置和安排。這就叫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嘛。

 

  第三,周播模式。每週播一次,邊拍邊播,隨時跟進觀眾的回饋意見,跟著大家的意圖發展劇情。如果一季播下來收視率還不錯,那就追加投資接著拍第二季。甚麼時候收視率不好了什麼時候就停拍。

 

  通過這種模式,美劇無論從類型多樣性還是從品質來說都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準。但我在這裡必須要指出,這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這些固然重要,但是這些東西誰都可以抄過去,我們廣電總局一聲令下就可以把這個模式搬過來。可是我現在就告訴你,即使把這個模式搬到了中國,給你最一流的硬體,你也拍不出美國那樣的電視劇。

 

Source: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郎旋風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