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
默克爾還要「站最後一班崗」
德國大選結束,默克爾總理所屬的聯盟黨遭遇幾十年未見的慘敗,只取得聯邦議會24.1%的席位,其競爭對手社民黨則略有進步,獲得25.7%的議席。過往無法左右大局的小黨綠黨和自民黨成了潛在的「造王者」,因為兩大政黨均要與他們探討合作,以便組成能掌握半數以上議席的跨黨派聯盟,從而獲得執政權。由於三個政黨的政策主張有很大不同,三個政黨若聯合執政則需事先取得共識,這將是一個比較困難的討價還價過程。根據過往的經驗,黨派之間的磋商可能拖上幾周甚至幾個月,2017年選舉後的組閣磋商就進行了171天。因此,在聯邦議會決定新總理之前,67歲的默克爾還不能退休,必須「站好最後一班崗」。她是二次大戰結束後德國首位不尋求連任的總理,過往歷任總理均因連任失敗而下台。
67歲的默克爾還不能退休。 (CNS資料圖片)
大選無火花,政客欠敏感
與美英等國政治競選中的激烈交鋒相比,德國的大選拉票活動顯得很沉悶,主要政黨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也缺少火花。美國政客總是抓住對手的弱點(甚至編造出對手的缺點),炮火齊開,輪番進攻,務求令選民厭惡(甚至憎恨)自己的競爭對手,從而減少對手的得票機會。德國的聯邦選舉氣氛平靜,選民心態以求穩為主,多數希望維持默克爾政府的經濟和外交政策,期盼盡快扭轉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令家庭收入增加,社會服務得到改善。針對這一點,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舍特和他的社民黨對手肖爾茨都在競選中強調,自己有能力領導一個「沒有默克爾的默克爾政府」,給選民派發「定心丸」。但兩人都沒展示出政治領袖的洞察力與親和力。其實,德國已經好多年沒出現有號召力的領導人,更見不到類似英國的約翰遜或美國的特朗普那種政治煽動家。
就兩大黨領導人而言,肖爾茨比拉舍特顯得靠譜一些,他是律師出身,做過漢堡市市長,2018年3月出任默克爾政府的財政部長,當時兩大政黨組成「大聯合政府」,默克爾繼續擔任總理,但要讓出幾個重要的部長職位給社民黨。肖爾茨在政府中以穩健著稱,平時言語不多,這和拉舍特的說話隨意,作風輕浮形成較大反差。7月下旬德國遭遇罕見的洪災,造成180人喪生。拉舍特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一起探訪災區,在總統接受傳媒採訪時,站在總統身後兩三米處的拉舍特和其他人有說有笑,與現場的環境和氣氛極不協調,讓人感覺他缺少同情心。這段視頻在網上引起強烈反彈,「#拉舍特的笑」在推特上成為眾矢之的。儘管他後來公開道歉,但損失的選票則無法再贏回。
組閣需妥協,結果難斷定
雖然肖爾茨似乎更適合出任下屆總理,但社民黨要成功組成執政聯盟也並不容易。這次的選舉結果還顯示,代表政治光譜左右兩端的左翼黨和德國另類選擇黨均不成氣候,但選民對聯合執政的聯盟黨和社民黨也不太滿意,導致兩大政黨在聯邦議會中獲得的席位加起來還沒過半數,這也是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人氣上升的綠黨和自民黨要想加入下屆政府,就必須一起與兩大黨中的一個黨組成執政聯盟,所以兩個小黨正在與兩個大黨分別磋商,一是在政策上協調立場(大黨接受小黨的政策主張有多少),二是在領導職位上討價還價(大黨讓出的重要內閣職位有哪些)。
默克爾近日呼籲各黨領導人放下歧見,在和而不同的原則下儘早達成組閣協議。默克爾恐怕不是想早日退休,而是考慮到目前這種不確定性如果拖下去,不僅會影響到德國政府的施政,還可能影響到歐盟的決策,因為德國是歐盟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成員國。但德國從1950年以來一直沒出現過三黨聯合執政的局面,對各黨領導人來說,這都是第一次,所以不論是哪三個黨達成協議都可能要花較長時間,而且最終由哪個大黨主導目前還很難確定。
內政是焦點,外交求穩定
在政策層面的磋商中,各黨最看重的是國內政策。綠黨主張進一步加大環保力度,制定更嚴格的減排標準,這就意味著政府要增加投入或對某些行業予以補助,為此有可能要加稅。但自民黨的政綱包括不加重家庭和企業的稅務負擔,這與綠黨的主張出現矛盾。德國人向來對政府財政支出持謹慎態度,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德國就通過憲法修正案,將財政超支列為違法行為。如今全球利息都很低,理性的政府會考慮借錢投資,而不是擔心赤字增加,但德國政府對借債來擴大投資存有戒心,依舊秉持量入為出的理念,審慎理財。
在對外政策上,各黨在競選中都沒有提出引人注目的新主張,候選人的辯論也很少提到對外政策,唯一沾邊的是有關接收和安置難民的政策,因為2015年在默克爾的堅持下,德國接收了過百萬中東難民,引發一些嚴重社會問題。如今,德國人比較關注政府對阿富汗難民的收容政策,想避免重蹈覆轍。
無論是肖爾茨還是拉舍特最終出任總理,預料德國下一屆政府的外交政策都基本上會維持默克爾的務實路線,包括對美政策和對華政策。肖爾茨對中國事務比較熟悉,擔任漢堡市長時曾推動漢堡與姐妹城市上海的友好合作,如果他上台,對中德關係穩定發展可能較為有利。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