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美國對華政策欲改弦更張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CNN專訪時表示,鑑於美中兩國在可見的未來要在一定的國際環境下共存,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目標將是促使這一國際環境更有利於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利益和價值觀,而非期望透過美國的政策來促成中國內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他的這一說法顯示出白宮在對華政策上有了重要轉變,似乎是要放棄「和平演變中國」的目標。這一政策取向比過往更加務實,也與美國現有的能力更加吻合。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AFP)
拜登似欲放棄「和平演變中國」
幾十年來,華盛頓的決策者一直試圖通過調整美國的對華政策來促進中國在政治上逐漸開放,同時期望伴隨著中產階級的社會力量不斷壯大,中國社會中將產生對自由與民主的強烈追求,從而導致社會制度出現改變,令中國最終走向西方提倡的多黨體制。按照這樣一種普遍的共識,西方國家保持與中國在各方面的接觸,接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吸收中國留學生,以求透過各種方式向中國民眾傳播民主理念和西方價值觀。
但近年來西方面對的形勢是,中國經濟與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共產黨在中國強化有效執政,中國年輕一代對美國的態度發生了極大變化,而且中國的精英階層不再以美國為最佳榜樣。時至今日,美國決策者顯然已意識到力不從心,不能再期望美國的努力可以促成中國的社會制度發生美國所希望的改變,「和平演變中國」已變得遙不可及。沙利文的講法反映了這樣一種認知,其實在經濟領域,西方精英階層四五年前就已有過類似的「反思」。
經濟領域「醒悟」較早出手迅速
在特朗普準備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之前,一些歐美經濟學家和財經界人士已經開始批評西方在經貿投資領域與中國擴大交往的做法,認為允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一大失誤。在他們看來,西方國家未能用世貿的規則來促使中國對外資全面開放,而且還讓中國抓住機會壯大了自己的實力,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導致西方國家一些企業因競爭失敗而倒閉。當時我曾參加過一家智庫在中環中國會舉行的研討會,著有《中國、貿易與權力》一書的英國投資家佩特森(Stewart Paterson)在會上介紹他的觀點,簡單講就是西方對中國的經貿政策徹底失敗了,其客觀效果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種沮喪的「西方失敗論」一時間甚囂塵上,客觀效果是妖魔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為特朗普後來推出強硬對華貿易政策做好了輿論準備。美國在經濟層面調整對華政策的時間比政治層面早,出手也更快更狠。拜登上任後不僅維持特朗普時期的對華高關稅,而且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參與美國市場和進口美國高科技產品,同時還聯合其歐洲盟友在關鍵領域將中國排除在外。拜登政府既要制約中國,又要避免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所以會用各種國際規則來約束中國,美其名曰「阻止中國改變國際體系」,實際上是防止世界多極化令美國的利益受損。
以價值觀劃線搞「小圈子遊戲」
沙利文在談到美國對華政策時強調,拜登政府的「目標不是遏制,也不是新冷戰,而是創造出一種安排,使美國及其盟友與夥伴在那些會從根本上影響美國和所有人利益的問題上能夠制定規則」。他還在談及亞太地區和國際經濟體制時反覆強調了開放、公平、自由這幾個詞,並將其與價值觀和人權直接聯繫在一起。從字面上看,這些都是美國一貫的主張,似乎並無新意,但沙利文此時強調這幾點,預示著美國將會在討論經貿、投資、減排、維和、抗疫等國際事務時加入美國推崇的價值觀,從而將支持美國的和不贊成美國立場的區分開來,用價值觀劃線,搞「小圈子遊戲」,歧視、排斥甚至污名化中國和其他國家。
如果按照沙利文的邏輯來推斷,經過調整的美國對華政策可能有助中美雙方在某些領域展開合作,但美方仍會強調美國的價值觀。在另外一些領域,兩國之間的交鋒可能會更加頻繁,更加常態化,雙方的對立更加嚴重。說到底,儘管美國決策者今天可能不再幻想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但他們依然未認同中國有權選擇與西方不同的社會制度,依然希望按照西方的價值觀來處理國際事務,這才是引發眾多矛盾的根源。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