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9-23

美英澳小圈子之外的歐盟

  「美國此舉是對法國背後插了一刀」,法國外長勒德里昂的這一憤怒控訴,是巴黎對華盛頓搶走法國巨額潛艇合同的直接反應,也為愛麗舍宮將法美關係降格(召回駐美大使)作出了解釋。這一切都源於9月15日美國、英國、澳洲三國關於建立AUKUS軍事聯盟的官方宣布。AUKUS的出現證實了拜登政府全球戰略的一項重大調整,也顯示出美國在聯合盟友對抗中國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令原來聲稱不在中美衝突中選邊站的澳洲政府轉為聯美抗中。另一方面AUKUS也將促使歐洲國家努力實現自保,不再指望美國提供安全保障。

 

獨立外交政策不敵強權

 

  這次事件最受傷害的是法國。從戰後歷史來看,法國一直試圖堅持戴高樂總統當年倡導的獨立外交政策。儘管是北約成員,但法國在外交與安全事務上不像英國那樣步步緊跟美國。法國總統馬克龍2019年曾經說,歐洲國家不能指望美國來保證他們的安全,因為北約已經腦死亡。他的前任奧朗德總統則不顧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的批評,在2012年下令撤回法國派往阿富汗的作戰部隊,比北約確定的撤軍時間早兩年。法國主張歐洲國家實行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並支持建立一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法國同時還積極參與非洲西部地區的維和行動,對當地的局勢穩定發揮積極作用。這一方面是因為法國同前法屬殖民地仍有頗深的利益關係,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法國外交政策的獨立性,在美國因缺少重大利益而不太重視的部分非洲地區,法國希望體現出強烈的存在感。但美國這次搶走法國的潛艇大訂單,等於是用行動給法國上了一課,讓愛麗舍宮的主人知道甚麼叫做「從實力地位出發」。

 

法國總統馬克龍。 (CNS資料圖片)

 

德國大選結果影響深遠

 

  歐洲另一個大國德國也在審視德美關係和歐盟的定位,這與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引發的混亂有關。2001年美軍攻入阿富汗之後,德國政壇對於是否跟隨美國出兵阿富汗有過激烈的辯論,最終還是決定出兵。這是二戰結束後德國第一次在歐洲以外部署軍隊,目的是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在阿富汗建立一個民主國家。但如今塔利班重新掌權,而且美國領導人還公開表示,二十年來在阿富汗「建國的努力」(nation-building)不切實際,早就應當放棄,這樣的結局難免讓最初抱有良好願望的德國人感到無奈甚至沮喪。

 

  兩德統一已經二十年了,德國不再面臨軍事威脅,但美軍仍然駐紮在德國,而且美國還曾發出威脅,要對德國與俄羅斯修建「北溪二號」天然氣輸送管道實施制裁,作為歐洲第一大國的德國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顯然還在美國的陰影之下。下星期日(26日)舉行的德國大選可能成為一個歷史性事件,因為擔任總理近16年的默克爾即將卸任,她的接班人拉舍特有可能敗選,導致德國出現中間偏左的新政府,令德國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發生明顯改變。

 

歐洲調整定位欲成一極

 

  德國與法國是歐盟的兩大支柱,這次美國和已經脫歐的英國聯手「出賣法國」,在歐盟內引起不小的震動。歐盟內既有北約成員也有非北約成員,既有傳統西方國家,也有處於變化之中的東歐和中歐國家,成員國在具體的外交與安全事務上不易達成共識,因此歐盟怎樣才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影響力,怎樣可以成為多極化世界上的「一極」,目前還缺乏方向。美國和英國選擇幫助澳洲強化軍事能力,意味著美國將進一步把戰略重點從歐洲移向亞太,讓歐洲人自己更多地擔負起自我防衛的責任,因此歐盟快速反應部隊(EU Battlegroup)如果仍維持目前只有1500人的規模,恐怕就難以勝任了。但如果要提高戰鬥力和震懾力,擴軍的具體目標是甚麼?會不會因擴軍而削弱北約成員國的軍事實力?

 

  法國明年上半年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馬克龍可能利用這一機會在外交事務上「有所作為」,讓「英美小圈子」外的歐盟國家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如果成功,必然會提高他在法國國內的民望,有利於他在明年4月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中獲得連任。歐洲正在進入「後默克爾時代」,馬克龍的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AUKUS軍事聯盟 #澳洲 #英國 #歐盟 #北約 #美國 #歐洲 #法國 #德國大選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