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
香港電台的烽煙(民主黨 黃碧雲)
香港電台以改革節目為理由,於明年1月1日起撤換「千禧年代」主持人周融和「自由風自由phone」主持人吳志森,香港電台聲稱是次宣佈更換烽煙節目主持人,使節目變成單一主持人,並且由公務員員工擔任主持,理由是為了引入更多聽眾參與元素。
香港電台此舉是將公共媒體概念倒退到政府公務部門的營運概念,公務員系統要刻意營造所謂「中立持平」角色,在烽煙節目中只帶出時事議題,然後講述事實,交代新聞事件經過,再將聽眾來電加以引導評論,平穩地完成整個節目。節目主持人變成了指揮交通燈的「交通差」,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將會轉型淡化,令節目失去吸引力和公信力,也難以引起公眾深入思考討論。
究竟一個政府部門的廣播機構應以維護政府的立場、向公眾解釋政府政策為原則;還是以維持社會的言論開放自由風氣、促進社會公義為原則?香港電台在回歸後往往處於角色爭論的風眼中,有意見認為香港電台既作為一個使用政府資源的部門,應當作為政府的輿論喉舌,以維護政府政策立場為首要任務。這個只是「老闆和伙計」的簡單思維方式,就是「你吃我的、睡我的,就得跟我蓋頭」的主僕思維,是把香港電台視為香港政府的私有財產和統治工具的一部分。如今香港電台節目決策人似乎是為了平衡而平衡,把烽煙節目「改革」到不會得罪任何一方。
這種改革其實是開歷史的倒車。自60年代暴動後,殖民地香港政府特意營造開放利民的氣氛,香港電台從這個時候開始有關懷民生、批評政府官僚作風的節目。那時的港英殖民地政府有這種雅量,容許公營電台批評政府,是因為明白到提供公共廣播空間予大眾,是有效宣洩市民不滿。電台的烽煙節目就是個宣洩社會不滿的渠道,反而能為社會提供一個安全閥,令市民的聲音得到尊重,更有效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提高政府官員的管治質素。
言論自由是量度一國兩制能否真正落實的一大標尺。香港電台是一個公營的廣播機構,有別於其他商營的廣播機構,它不應受制於商業考慮角度而影響編輯方向;它同時也不應淪為政府的文宣喉舌機器,失去應有的編採自主權,和作為監察政府施政的開放式輿論平台。 如今香港電台改動烽煙節目的主持,令人擔憂會否以「改革」為名,「倒退」為實。衷心希望香港電台不要辜負市民的期望,千萬不要淪為硬挺政府的政治工具。
觀察今天香港的廣播環境,眾多的商營廣播頻道已經從種種的商業角度考慮主導了節目的內容、播放時段、編輯方針。各種的主流新聞媒體亦早已自動歸邊,出現不同程度的自我審查情況。建制的保守氣氛似已蔓延到香港電台,使之變身為政府的喉舌廣播機構。 意圖用堵塞的思維去處理越發成熟的公民社會和開放的民間氛圍,恐怕只會適得其反,不能解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要做到真正的、具公信力的自主公共廣播,我們有迫切需要重新考慮成立公共廣播機構。這應該是個獨立於政府架構以外的公共廣播機構,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前題,在廣播過程中提供完全獨立的社群廣播服務,確保廣播經營的公正性與獨立性,擺脫成為政府施政及統治工具的角色。《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黃碧雲》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