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1 12:15:59

從「剩女」一詞看中國女性權利的壓榨(麥曉詩、關慧姗)

 

  近年在坊間不斷聽到「剩女」一詞。在媒體的不斷渲染下,大家似乎不知不覺間認定了已達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即使高薪厚職,依舊是這個社會的失敗者。「剩女」一說並非香港獨有:原來這個詞語起源於中國大陸,而且被渲染得更為誇張及廣泛。「剩女」,就是剩下來的女人,像「剩菜」一樣為人嫌棄。

 

  如此貶義的比喻,無論如何普及化,都極具侮辱性。令人驚訝的是,中國教育部在2007年發佈的171個新詞裏竟包括「剩女」。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如此為女性定型,足以讓我們看到現時中國內地男女不平等的現象。

 

  美藉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Leta Hong Fincher花了兩年半時間做研究和調查,把成果結集成書,名為《剩女:性別不平等在中國的回潮》。這本書非常深入地探究出中國內地極力宣傳「剩女」的說法如何是男女不平等的一部分,以及中國內地女性在這種情況下所遇到的困境。

 

  很多內地女性都有早婚的傾向,原因是她們都害怕成為媒體口中的「剩女」,即使不是她們心中的理想伴侶,甚至是在明知婚後會出現經濟問題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匆匆結婚而誤了一生。Fincher指出這種女性很多都受過高等教育,但這在婚姻市場中並不是優點。即使有財務上的付出,有些女性都會放棄物業的擁有權,甚至在男方家人的壓力下放棄高薪厚職,專心當賢妻良母,仿佛兩者之間只能擇一。這使女性在財務上只能依賴丈夫。當女性於婚姻中失去了獨立的能力,夫妻關係便不會平等,無論丈夫有心或者無意,妻子都成了被壓制的一方。

 

  「夫唱婦隨」、「嫁雞隨雞」、「既嫁從夫」- 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定位,在現今社會中依然存在。媒體一邊說男女必須平權,一邊散播著「剩女傳說」,為這種所謂「不要得」的單身狀況立下標準,大加評論,反之於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上就不甚著筆。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與一孩政策雙管齊下,造成了中國大概118:100的男女比例。可是相比起「剩女」們,大量大齡未婚的男性反而被視為成熟的「筍盤」。可見「男尊女卑」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雖然普遍已被視為過時的觀念,卻仍然無形地通過媒體調侃左右著女性的終生大事。要男女平權,先要改變思想。

 

  想成為社會變革的一份子?亞洲社企創新獎2015現正接受報名。

 

 麥曉詩、關慧姗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實習生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