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2-15

不改心態難清零

  原本今日寫股,但見昨日爆4500宗疫(圖一),故改寫疫。京官如有這「症」績,必炒,但港官在兩制庇蔭下,仍可在位。無問題,只要之後抗疫有成,可以忍你,但如果不改抗疫心態,仍是口講清零,實則躺平,點忍。有個建議,如日爆1萬宗疫,今時抗疫的負責官員集體請辭,讓位賢人好不好? 

 

 
  今時疫病已壓垮了本港醫療系統,衞生署已講不少之前的醫療服務要停,醫院無足夠床予新冠疫病患者,而要人家居隔離,但又無醫療跟上,不就是叫染全家?好命的,就自己好,不好命就「冚家富貴」,想不到這是一向醫療一流的香港現況,為甚如斯?不也就是那班無前瞻、無危機意識的AO官?
 
  爆鑊了,AO官就推出連串嚴厲措施,宗教場所,關;家庭聚會,刪;檢疫、打針、攞籌……。假如這些措施在過年前就提出來,相信就沒有今時的日爆千疫,亦不用累街坊排十多個鐘,無病都排出病。
 
  是甚麼讓AO官無前瞻、無危機感?就是他們心底裏不信國內動態清零的一套,而傾向歐美失效政府的與病毒共存的一套。看,新加坡也不是由「清零」,而在病疫肆虐無力遏疫後低頭與病毒共存?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在一個訪問中清楚指出,「與病毒並存」是「與病毒共到黃泉」,訪問看「盧寵茂反對與病毒共存」。
 
  不少人謂清零的負擔太大,Bloomberg在2月12日就有文反對清零,Hong Kong is Not Wuhan, It Can't Afford a Lockdown ,但同個Bloomberg在2月9日就有文謂中國的清零策略有益世界。題目是Why the World Needs China's Covid Zero Strategy。前後矛盾,政治文章而已。
 
  歐美政府之前也曾封城抗疫,有一定成效,但當選民和資本家以封城阻搵食而反對時,歐美政府就放棄,感染人數更爆炸式上升,他們以為可以達到人人染疫就做到群體免疫,這個消極做法不是沒有後果的。最近世衞發表報告謂新冠後遺症多達200多種。意大利天主教聖心大學研究指出新冠疫後遺症與非典後遺症類似,影響是年計(圖二),疲倦、呼吸困難、胸痛,是最常見,這些後遺症可以維持多久?今時不知,但如長期持續,對個人健康、對國民經濟損害有多大?

 

 
病毒清零才是健康之道
 
  因此與病毒決絕的清零,而不是要人人染疫的與病毒共存,才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之道。
 
  只要港官認識清零是唯一之選時,就要著手補鑊,今時困境是:
 
  (1)病者多、床位不足
 
  這就只好用上方艙醫院,在一切有蓋場館設方艙醫院,將患者自家中移出。居家隔離,在香港是絕不可能,不少家庭是只得一廁,不是三房兩廁,怎可家居隔離而不感染到家人?沒床就打地舖,將患者先集中,移離再感染他人的可能性,才可以截斷病毒鏈的傳播。
 
  (2)廣宣傳
 
  在方艙醫院未建起時,也應利用傳媒,尤其是電視,教導必要時居家隔離的防疫安排,亡羊補牢再不做便晚,如何做,衞生署考慮。
 
  (3)請重視中藥
 
  政府對居家隔離者,有甚麼醫療建議,總不能只是瞓、瞓、瞓嘛,中國的連花清瘟膠囊對新冠病患者有一定醫療效用,美國醫學機構也有報道(圖三),明白衞生署對建議用藥有不少顧慮,但死馬都要當活馬醫嘛,不醫,馬一定死實。

 

 
  如果港衞生署認為連花清瘟膠囊無效反而有害,就請教導居家隔離者要服甚麼藥,還是乜藥都不服,在家等、等、等。
 
  筆者亦請傳媒朋友在港府的疫情新聞會上提問:家居隔離者要自我食甚麼藥?有答案,可以大大造福病人。
 
  (4)不要以檢測、谷針為唯一工作目標
 
  檢測、谷針要做,但今時如檢測後而不隔離,則檢測何用,打了針不是可防中招,只是可免中招後發展成重症,此即打了針而染疫仍有可能,打針染了疫而仍無隔離與治療,叫市民怎好?因此衞生署要對今時醫療劣局,提出可使人安心的醫衞行為建議,光等是最使人失信心。這些心靈雞湯在目前情況,是有需要的。
 
  (5)擴大封樓
 
  今時已有不少封樓措施,只是封的時間短,未做足必要事務(認真檢測、隔離)就放人,使到封而不密,今時國家支持有人手了,請擴大封樓以至封小區,做好圍城、圍點才是,在此港官要放棄一個絕對錯誤的思維,就是人權自由,看圖四,此圖充分反映,你的人權自由,是要社會埋單,如人人講這類自由,不自我約束,甚麼防疫都無用,筆者並非光言外傭,港人自己也是,不去車公廟、不去拜年,有今天之禍?

 

 
  國家有了支持,還需要港官有肯承擔、肯真幹,做好一定的封區、隔離才可有望清零。
 
  唔好話我神經過敏,這段新聞錄音,有關去深圳開完中港聯手抗疫會後的負責人安排,請留心最後一句。特首是否要解解話呢?不改心態,難病毒清零,但香港就可以清零。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

更多缸邊隨筆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動態清零 #新冠肺炎 #躺平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