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3-21

不思量自難忘,伊拉克戰爭廿周年

  2003年3月20日是一個甚麼的日子?伊拉克人特別刻骨銘心,不會忘記,他們的命運從此不一樣了。其實當天伊拉克正受到全球媒體的關注,大家屏息以待美國向巴格達發出第一枚導彈,拉開戰爭的序幕。20年過後的今天,就在廿周年之際,媒體還在關注伊拉克嗎?那就讓我為伊戰作出一些盤點吧。 

 

(張翠容攝)

 
  事實上,在過去20年間已有不少證據顯示這場戰爭的非法性,並引發出牽連甚廣的災難。首先,一場戰爭,炸開了派系仇恨。戰前什葉派和遜尼派老百姓相處沒問題,有不少兩派背景男女甚至通婚。可是,戰爭時美國拉攏什葉派打遜尼派,答應可讓前者掌權以作報酬。戰後美國在伊拉克安插西式民主普選制度,一人一票下人口佔優的什葉派上台執政,遂向變成弱勢的遜尼派大加報復。
 
  數年前我在約旦首都安曼聆聽了一位伊拉克女士的故事,我只是名聽眾,但已感到無比的傷痛。她本身是一名英語系教師,丈夫是工程師,有兩個兒子。戰前,他們就像其他家庭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假期節日一家人出外玩樂。她還記得哪家咖啡店的咖啡最香,哪家烤肉店的烤肉最好。
 
  可是自2003年的一場戰爭後,從此伊國陷入另一場更殘酷的教派之戰,令人民陷入人間地獄。前述那位女士的丈夫被綁架至死,兒子受凌辱,她本人險遭強暴,就只是因為他們有個遜尼派名字。其後她和兒子唯有逃到敘利亞,那是2006年的事。他們原本在敘利亞6年間慢慢喘息下來,怎知2011年該國卻爆發內戰,一切化為烏有,她和兒子不得不再踏上逃難之路。
 
  類似的故事,我聽了一個又一個,一個比一個更令人揪心。可憐的是,由於過去實在太多難民,國際組織如聯合國難民署和兒童基金會等也應付不了,處理難民得要有優先次序,例如伊拉克難民已遭讓位給敘利亞和也門。換言之,優先次序乃按戰爭新舊而定。
 
  其後聯合國更定性伊拉克不是戰區,逃出來的人不是難民,只不過是尋找政治庇護的人士,那聯合國等便少了一份責任,把這責任交給私人救援組織。但私人組織近年已出現救援疲勞,結果伊拉克人求救無門,給了極端組織招募的大好機會。
 
  事實上,伊拉克有不少地方仍然處於嚴峻的戰鬥狀態,老百姓被迫逃亡,多個省份上演一幕又一幕浩大的「出埃及記」,加上其他地方共300萬人境內流亡(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IDP),眼前景象恐怖極了,即使現在重述也感到一種創傷。
 
  最糟糕的是,國際傳媒對伊拉克亦早失去關注。就以戰爭時期打得最激烈的遜尼派重地弗盧杰(Fallujah)為例,美國在伊拉克結束主要戰事後,內戰旋即開始。當弗盧杰居民在瓦礫中有望重建,在重建過程中大家本來以為看到出路,怎知一個導彈又把費盧杰炸回原形,不然便是什葉派民兵來偷襲。
 
  最要命的是,其後一批自稱「阿蓋達」的武裝分子偷進弗盧杰,插下黑旗,後來又改稱「伊斯蘭國」(ISIS),宣稱要保護弗盧杰,這是2013年之事,「伊斯蘭國」萌芽的時候,但由於國際傳媒缺席,令大家對這個極端恐怖組織失去警覺。
 
  「你們國際傳媒到哪裏去了?」弗盧杰到處都有這樣的求救橫額。一位曾受美軍虐待、反對美軍佔領的弗盧杰居民,面對絕望及無助,竟然向記者說:「我們需要美軍來拯救!」多麼諷刺啊!伊拉克人不需要美軍時,他們來破壞;需要他們來建設拯救,他們卻一走了之。
 
  民主大選,聽起來冠冕堂皇,但伊拉克有能力走上健康的民主之路,而西方大國有為這等中東國家創造民主的條件嗎?美國只是在拉一派打一派來服務西方利益,根本沒有讓真正的民主植根在伊拉克。可悲的是,現在這等被改造的國家,只有在重建與摧毀之間不斷巡廻上演。
 
  一場伊戰,可謂是改變了世界。除慘重的人命代價外,恐怖主義亦隨著伊戰逐漸向全球散播,至今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仇恨上腦」實在是全球現象,這是否伊戰後遺症我不清楚,愈趨激烈的仇恨言論不僅存在國與國之間,也存在人和人之中。
 
  就在伊戰20周年之際,人類社會似乎沒有從中汲取教訓,俄烏衝突成為繼伊拉克和敘利亞後,廿一世紀另一場慘絕人寰的戰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訪問俄羅斯,並與普京會面,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中國有心有力成為俄烏之間的和平使者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容我世說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伊拉克 #伊拉克戰爭 #聯合國 #難民 #敘利亞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