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11-11

中美經濟脫勾會造成甚麼影響?

  近年由美國推動的對華經濟脫勾論在西方世界甚囂塵上,這是走回頭路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向,對全世界的經濟都破壞甚大。中國雖鼓吹人類命運共同體,西方的有識之士及企業家很多都明白脫勾之害,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後甚至明確反對脫勾,但這些國家的政客要擺脫美國控制並不容易。究竟經濟脫勾或使全球生產供應鏈斷裂,會帶來怎樣的危害?若全球化走上回頭路,中美兩國誰的損失會更大?

 

  這些問題不易回答,近日重溫今屆經濟諾貝爾獎得主之一、前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最重要的1983年論文,頗有啟發。伯南克研究的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為何會發生,而且持續了這麼久,殺傷力這麼大。他所分析的金融危機與逆全球化的生產脫勾,表面上風馬牛不相及,但內裏的深層次意義卻大有共通之處。

 

  上世紀30年代,美國一間頗為健康的中型私營銀行「合眾國銀行」周轉不靈,美儲局不肯出手拯救,終於倒閉,這又引發了大量銀行擠提及倒閉,美國的GDP及就業率都斷崖式下跌,此段歷史,是美國財經界揮之不去的夢魘。伯南克延續了佛利民開創的研究,在1983年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發現大蕭條確是因美儲局的失當所引致的銀行倒閉所造成。但為何銀行倒閉會有如此巨大及持續的破壞?主要原因是銀行在日常正常的業務中,與顧客建立了一定的互信,而互信又是建基於銀行所掌握到的客戶資訊,銀行知道哪些客戶可信,哪些涉及重大風險,在決定是否借出資金時有據可依。若銀行倒閉,這些資訊便湮沒了,受影響的客戶跑到別的銀行借錢,因無信用紀錄可尋,銀行可沒有這麼容易相信他們。借不到錢投資,經濟衰退劇化為蕭條,客戶的信用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重建,復甦變得遙遙無期。

 

中斷分工 降低生產力

 

  伯南克的研究結果其實是印證了中國傳統的智慧︰覆水難收。有些東西失去了便回不到頭。銀行倒閉,其所掌握很有價值的資訊便灰飛湮滅了。這與生產鏈脫勾有何相通?

 

(iStock)

 

  過去40年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步發展,龐然大物的中國融入了世界經濟,使得世界的市場變得更大,生產分工更為細緻,各國或甚至各公司更能按照自己的比較優勢去生產。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史密早已在《原富》指出,分工生產是促進生產效率進步的根本性因素。過去40年的全球化分工,更成功地創建了效率極高及十分複雜的生產供應鏈,一環扣一環,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都足以構成重大影響,半年前上海封城波及世界,便顯出供應鏈一旦斷裂所造成的風險。

 

  若中國與美西經濟脫勾,會對全球生產力帶來甚麼影響?這有三重作用。第一,從前開始的全球分工並不是隨意而為,而是按各國的比較優勢而訂定。脫勾後,各國便又都走回自力更生的舊路,甚麼都造,把資源從有優勢的生產中調配到不擅長的生產中去,這種過程本身便足以造成生產力下降,令經濟衰退。

 

  第二重作用更嚴重。在原本的分工過程中,沒有優勢的企業早已被迫倒閉,她們的員工失了業、轉了行或已退出勞動市場,這些人原本的技術可能都已生了銹,沒有用了。工廠中的設備若未一早賣掉,恐怕也因年代久遠已不能再用了。銷售網絡在業務中斷幾十年後還能再用?不要開玩笑了。由此可見,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不單可推進有繼續生產的行業之生產力,又同時丟棄了沒有優勢的行業,後者原本擁有的人才、技術、設施、網絡,也是覆水難收,一去不復返了。舉個例子,香港現在是個金融中心,數十年前卻是個紡織業中心,現在若重操紡織故業,到哪裏找人?

 

  第三是各國都生產自己所需,不作出口入口,這樣一來,公司面對的市場一定萎縮,沒有了足夠大的規模,賺不了錢。

 

華產業光譜 全球最寬

 

  上述的作用,會造成世界性的生產大衰退或經濟蕭條,各國都會吃虧,但美國的虧比中國更大。美國本來把資源集中到高端產業,脫勾後卻要重建中低端產業,這不是有較高的科技便做得到的。舉個例子,要美國復活40年前已丟棄的鋼鐵廠,能否找到資金及工人?我毫不樂觀。至於中國,產業光譜全世界最寬,甚麼產業都有基礎。這等於中國雖有大規模的分工,但即使不是擁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依然沒有滅絕,較易重出江湖,在逆全球化時不致措手不及。這好比伯南克在應付金融海嘯時,用量化寬鬆政策注資到所有銀行,防止她們倒閉,保住了其元氣及資訊,美國才能避免大蕭條。

 

  中國還另有一有利之處,脫勾後,她要強化的是高新科技,會大力加大投資,這會帶來持續的進步,反而美國要投入資源重搞低端工業,不利之至。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國博弈 #分工 #經濟脫勾 #衰退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