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年銷20億,潮人潮牌的秘訣在哪裏?
2002年,陳冠希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有裏原宿教父之稱的潮牌GE創始人藤原浩。藤原浩對陳冠希說,你咁中意喜歡我們的衣服,為甚麼不自己開一家店。當時,香港非常流行日本的潮流服飾,但是並沒有專門店售賣。
一件在日本售價700港幣的衣服,水貨版本在香港要賣到1800蚊港幣。陳冠希心動了。他開始考慮用自己在娛樂圈的人氣來做自己的生意,他覺得,在中國做自己的潮流生意的時機已經到了。2003年,陳冠希和同學潘世亨在銅鑼灣百德新街一棟大廈的二樓開設了自己的潮店Juice,售賣一些代理的潮流品牌服飾,包括Undefeated、VisVim、Nike、Subware、Recom等。2004年,他已創辦CLOT集團,是香港最早做潮流生意,他非常懂得把自己的明星人氣兌現為商業利益,擁有完整的產業鏈。
Liger是一家創立於2009年的潮店select shop,亦是時尚界的潮人徐濠縈及 Dorothy Hui 每季精心採購來自世界各地的流行時裝品牌,將她們獨特的搭配技巧跟顧客分享,並運用到日常打扮中。
一個陳生、一個陳太,潮人潮物背後的推手一定是明星,受到他們的影響,兩岸三地的藝人如周杰倫、五月天的阿信、小豬羅志祥、軟硬紛紛開設潮店。
香港最潮的雜誌首推《Milk》,當年都唔知偷運了多少入中國,國內也有一本参考《Milk》的山寨版,名為《YOHO!潮流志》,2005年的創始人兼CEO,37歲的梁超,賣房子創立了《YOHO!》,迄今已經創業12年,2008年公司陷入現金流枯竭,最後是他把自己、父母、親戚的房子抵押貸款渡過難關。如今YOHO!BUY流水達到20億人民幣,梁超又想走入線下,開中國獨一無二的潮流社區店。
賣潮服年銷20億,潮人潮牌的秘訣在哪裏?
梁超25歲之前,在一家電視台工作過兩年。創業起步走得相對很順:《YOHO!潮流志》第一期就賣掉六成,不過這註定是剎那的光輝的虛史,因為過後幾年是互聯網創業的熱潮。梁超首先想做的也不是電商,而是辦一本年輕男性愛看的潮流服裝雜誌。理由很簡單:市面上沒有類似刊物。
2007年,淘寶已出現一批暴富賣家,天貓及京東漸漸進入大眾媒體,他也看到了互聯網大勢來了,2007年YOHO!做了社區網站,2008年上線電商業務叫做「YOHO!BUY有貨」。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品牌,在線上和線下做了很多推廣,一年下來總花費超過了2000萬元。
局外人很少知道,垂直電商平台,除了淘寶京東和唯品會(VIP.com),其實還有人生存下來了,並且經過了十年考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主要用戶是男性,賣小眾年輕的潮流嘢。就算天貓上的服裝品牌愈來愈多,細分領域用戶依然有個性化需求難得到滿足,也需要內容為其做決策參考。同時,相對於大類目中的大品牌,潮牌更容易依附於平台。
21世紀,全球消費市場隨著地球一體化進入大轉型期,年輕人愈來愈有主見,敢於不同,加上網絡發達,吸收資訊的質與量都比上一代強,他們心目中所謂的「潮」,會有1000個答案,沒有一家國際性的市場調研公司能夠告訴你什麼是「潮」。
現在是互聯網光速時代,甚麼都極速化,大趨勢很少,微趨勢很多不勝數,誰能掌握下一波潮經濟,誰就是贏家。
其實,你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點「潮」,「潮」這個字代表時尚髮型,時尚人物,時尚生活,潮流品牌,潮流服飾往往是潮人的標誌。北京、上海、香港、東京、廣州、台北、以至各二三級城市各有不同的區域是潮區,聚集各式各樣的潮店、潮男、潮女、潮牌、潮T及潮物。潮風格其實是在不斷細分的,比如有的人更喜歡搖滾一些的,或者Hiphop、Old School、日本校園風,韓風、金屬、塗鴉、公仔、限量版,玩家們各取所需,甚至樂此不疲。
當今最重要的三大超級潮趨勢: So = Social,Lo = Local,Mo = Mobile。Social 是由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Snapchat 這些公司帶起的社交化運動,網路應用必須要靠著社交來提供更多價值,才能夠打敗對手。Local是隨著智慧手機的發達,我們得到的資訊將會愈來的愈在地、適地。而 Mobile,則是Mobile Internet 的崛起,己經超越桌上電腦,成為人們上網的主流方式。潮人潮牌潮經濟已經悄悄降臨,結合SoLoMo,內銷策略不可不潮。
最近連日本最潮的雜誌《Pen》也訪問《YOHO!》:「梁San,作為CEO,你最大的缺點是甚麼?」
「不夠social。」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