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
教育理念何必上綱上線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指出,全世界絕大部分地方都以普通話學中文,遂提出疑問︰香港學生以粵語學中文會否失去優勢。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楊潤雄的言論是為強推「普教中」而「試水溫」,甚至批評他是要擴大「普教中」,向中央獻媚。若從實用角度出發,港生是否以普通話學中文或學不學好普通話,都取決於未來的實際需要,學與不學,大家心裏有數。
楊潤雄「普教中」的言論(留意,那不是主張,更非政策)乃建基於一個事實︰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以普通話(或「國語」或「華語」)學中文,但他同時也指出粵語是港人優勢,例如學習或欣賞唐詩宋詞時,用粵語誦讀就更有韻味。不過,當他提出粵語學中文可能令港人失去優勢這問題時,也同時表示需要專家作研究。至於他「日常應多學普通話及多用普通話作表達」則宜被視為專責教育事務的官員,對青少年學生的一個鼓勵和建議,實不必有任何「試水溫」,甚至「獻媚」等政治聯想。
回歸以來,「普教中」討論不但已降溫,且在實際推行上也遇上不少挑戰。無論如何,今時大部分小學已推行「普教中」,部分中學初中也有推行,而大部分高中都仍以「粵教中」為主,相信是「校本」教學的實際需要,毫無疑問,大部分港人日常用粵語,而中文科教學語言問題必須慎重考慮。
近年,港人關於中國語言及文字的教育和使用等方面都屢有爭拗,表面是文化、學術、教育之爭,實際充滿著香港與中央等涉及政治的考慮。用普通話或粵語教授或學習中文,語文教育工作者有兩派意見,也各有論據,即使有追蹤研究,其結果也未必能反映真相。
「普教中」是教學語言問題,而學好普通話則是口語溝通能力問題。當然,「普教中」可兼具加強口語溝通能力的作用,但講、聽之外,本地學生是否還須兼顧讀與寫?學好任何語言都需要有語言環境作為先決條件以配合,「語言需要」是催化劑,學語言才會水到渠成。
早年本地小販向外籍遊客兜售蔗,就有「溫打啦溫碌」(one dollar one look)的笑話︰一元是只供「看一看」還是可買得「一截蔗」?80至90年代,不少港人學日文;中國改革開放後,很多人也學普通話,筆者當年因公幹,也難免要臨急抱佛腳。幸好我唸官立小學時還有國語課,當年僅惡補10小時便要完成︰我不學翹舌的「西施死時四十四」,只管唸好「基金」、「資金」;「機器」、「投資」等便已可去北京開會。
港人普遍務實,若非洲和北極有利可圖,他們也會自發學好非洲話及愛斯基摩語,誰會聯想到政治?不過,當外國人都紛紛學講普通話、學寫中文時,港人有同種同文的優勢,卻不好好把握,大好機會,便將失諸交臂。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內地男星王星被誘騙至泰國後失聯,最終獲救回國,事件會否影響你到泰國旅遊的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