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10-03

預防隱患治未病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研究癌症免疫療法的美國和日本學者共享,他們的貢獻在於啟動病人的免疫系統,攻擊隱藏的癌細胞,為治療癌症帶來新方向。其實,激活白血球攻擊「隱藏」的癌細胞與中醫「治未病」同一道理,只要大家重視並實踐養生概念,便可遠離病魔。

 

  在癌症免疫療法方面,美、日這兩位學者︰艾立遜(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的研究早已備受科學界肯定。2016年底,2人已獲內地的「復旦-中植科學獎」頒授同名獎項,那是由上海復旦大學自2015年設立的榮譽,以表揚在生物醫學、物理學和數學領域上作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

 

  不過,當時有學者質疑,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上,作出同等貢獻的華人免疫學家、耶魯大學腫瘤免疫中心主任陳列平為甚麼未能與艾、本2人同時獲獎,因陳列平被認為是這免疫療法中最重要的一位。有這樣質疑的學者包括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耶魯、哈佛、密歇根大學及美國國家科學院等學術機構,相關學院學系的重量級學者。

 

  原來即使艾立遜和本庶佑於90年代分別發現了抗體CTLA-4及PD-1,但本庶佑並不知道怎樣應用,而陳列平卻複製了PD-L1,與PD-1結合,並證明有免疫抑制的作用。無獨有偶,今次諾獎,陳列平這個被其他學者譽為「非常重要的發現」卻仍不被認可,又無緣於這個醫學最高殊榮,實在可惜。

 

  對復旦、諾貝爾獎的評審準則,筆者無意置喙,畢竟,其中可能有不少非科學、醫學及學術的考量,我反而有興趣於這個在外科手術、化療、放射性治療之外,治癌的所謂「新」方向。

 

  這個免疫療法原理是調動病人的免疫系統,攻擊隱藏的癌細胞,其重點在「隱藏」,那是潛伏的隱患,即病人「未病」,也未出現病徵。中醫強調「治未病」,其概念源自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述,其內涵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等--要先洞悉疾病,採取預防性治療,減低發病或病情惡化的機會,這似乎還比免疫療法更早着先機。

 

  中醫不但有傳說中的扁鵲、華佗等神乎其技的神醫,即使北宋時的兒科聖手錢乙(1032-1113年),據稱也能單憑「望診」便診斷出病童何時會病發、服藥後何時會痊癒,甚至何時藥石無靈,相信都是由他臨床的觀察和診病經驗而來。「上醫治未病」這個概念同樣適用於現代醫學,只要處理好所有「隱藏」的病源,便可「百病不侵」。上一輩人一些日常保健、養生的常識其實是寶,大家不妨多多參考,只要去其中糟粕,擇善遵行,相信可有益健康。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諾貝爾獎 #免疫療法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