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2025
1962和2001的周慕雲蘇麗珍
加上這一次,粗略計算,由2000年至今,大概看過廿幾次《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2001》(網上圖片)
《花樣年華2001》(網上圖片)
你覺得多?未算,《重慶森林》和《東邪西毒》我分別看了過百次,當中《重慶森林》更加肯定超過一百二十次……
曾經極度沉迷王家衛電影——不只沉迷,直情癡迷,迷到不停翻看他的電影,迷到背得出大部分對白獨白,迷到記得他在上世紀90年代《電影雙周刊》每一篇訪問說過的話。是的,那個曾經年輕的我,一度沉溺在王家衛的情愛遺憾宇宙裏。
梁朝偉憑《花樣年華》成為康城影帝。(網上圖片)
張曼玉是蘇麗珍。跟《阿飛正傳》那個蘇麗珍是不是同一個人?可以是,可以不是。(網上圖片)
這份癡迷和沉溺,大概直至《花樣年華》為止。
不是不喜歡《花樣年華》(不喜歡就不會看上廿幾次),而是怪她過份美麗——每一幕每一場甚至每一格菲林都太美麗,是濃妝艷抹那種美麗,偏偏裏面所述說的情事,其實好淡。
《花樣年華2001》(網上圖片)
這一幕只見於劇照,電影裏沒有的。(網上圖片)
用最濃的方式去說一段最淡的情,當然可以,只是覺得這一次的形式太濃重太張揚。
我的感受當然毫不重要,最重要是,這一次濃妝艷抹,的確為王家衛招攬更多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影迷,事實上,《花樣年華》亦在日後一些21世紀百大電影選舉榜上有名,例如英國廣播公司在2016年,找了來自36個國家的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的「The 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花樣年華》便排第二,第一名是David Lynch《失憶大道》(Mulholland Drive)。177位影評人中,81位來自美國。
這兩句,來自劉以鬯的長篇小說《對倒》。(網上圖片)
《花樣年華》(網上圖片)
《花樣年華》(網上圖片)
二十五年後,在戲院看《花樣年華25周年導演特別版》,片長107分鐘,比起原版多了9分鐘,最後多了一段叫做《花樣年華2001》的短片,兩個樣貌和周慕雲蘇麗珍相同的浮世男女,在中環一間超級市場,多個晚上的故事。他和她發生了一點甚麼,但又沒有發展甚麼。
只能說,因為這9分鐘,令我再一次入戲院,重溫周慕雲蘇麗珍在1962年的故事,故事明明很淡,但可能因為太耐沒重溫,也可能大銀幕獨有的質感,我被觸動,是二十五年前得不到的觸動。
周慕雲的故事,在《2046》延續。(網上圖片)
或許因為,大家都有一點年歲,不再花樣年華。那個年代已過去。屬於那個年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花樣年華25周年導演特別版》
上映日期:2025年4月10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警方計劃今年新增逾1,300組閉路電視,未來或有機會「行幾步就一部」閉路電視,你認為是否侵犯私隱、監控過度?►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