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4 10:31:58

123紅綠燈

「e」世代的小孩子,可能不知道從前年代的小孩子都會玩這個遊戲:

 

「123,紅綠燈,過馬路,要小心!」

 

遊戲還遊戲,現實世界裏,過馬路,真的要小心。尤其是長者。

 

我這樣說,不是憑感覺,指長者慢或「論盡」,而是參考了實際數字 – 由2004年至2014年,香港人和車的數量皆增加了,道路交通意外的傷亡數字沒有激增,牽涉40歲以下年青組群的個案更明顯下降;但60歲以上不論是行人或駕駛者因交通意外而傷亡的人數卻逐年上升,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的道路使用者當中,60歲或以上行人更超過四成。

 

意外是沒法完全避免,但因不小心而做成的交通意外,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我有二十多年的駕駛經驗,每天都在路上,驚險鏡頭常見。香港人特別心急,司機行人也如是,有時候意外便是如此發生了。

 

長者是否多因行動不便而較易遇上交通意外?我認為道路使用者的「心態」是做成避免意外的重要原因。

 

我喜歡駕車,因為喜歡速度感,年輕時住在西貢,常開快車。單身的日子無牽掛,偶爾更會和路上的車鬥快,互不相讓。婚後女兒出世,做媽媽的責任感教自己要出入平安才可以好好照顧她;心態轉變,行為亦隨之改變,雖不會變「龜速」,但安全為先。路上若遇上較心急或較魯莽的駕駛者,會想起自己從前那種不顧一切只求快的無聊想法。馬路不是賽車跑道,鬥快鬥狠可能輸掉一隻手、一雙腳,甚至生命。

 

作為駕駛者,也見到過一些老人家不理會交通燈指示,想過就過;更多的是在行人路上半路忽然橫過馬路,或於兩輛車之間走出來。不是所有長者都行動緩慢,但反應若不夠快時,易生意外。有些長者可能誤以為駕駛者見到有長者過路便自然懂得閃避,事實上,車速愈快,煞車所需距離愈長,車子不可能立時停下來啊。

 

協會總部位於愛民邨,愛民邨和香港其它有歷史的屋邨一樣,住著很多老人家,故此邨內的馬路不時都有長者拿著一袋袋餸菜或帶著幼兒過路,亦有老夫老妻互相扶著,撐著拐杖的、坐輛椅的長者出入和上落。每當我駕車駛回愛民邨內的街道時,都會放慢速度,讓公公婆婆們先過路,慢慢走。看見有些司機只顧踏盡油門直衝,甚至在停車場路口響號催促正在緩緩行過的長者。真想告訴他們,車子是用作代步的,不是用來嚇唬路人的。真的要那麼趕嗎?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