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3 09:57:45
豐盛十年.十年豐盛--李鳳洳
豐盛社企學會踏入第十年,見證著香港社企及社創界的成長。
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概念最初由英國社會學家賓士(J.A. Banks)於1972年提出,在香港已有近二十年歷史。香港社會創業主要是「就業整合型社會企業」(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 WISE),以聘請弱勢社群就業為主。
早期的豐盛社企學會由一群商界義工貢獻自身專業,以商界智慧幫助社企扭虧為盈開始,其意義卻不止於扶貧,而是希望透過營商與消費改變社會,遂開啓「十一良心消費運動」(Tithe Ethical Consumption Movement, TECM)及「使命商道」(Business as Mission, BAM),期望建立集結政府、商界、社會企業及義工的平台,鼓勵大眾踐信於行,以行動轉化弱勢社群的生命。如單純地接濟窮人,只是讓受惠者獲得現金(cash);但提供工作機會,受惠者除現金以外還會獲得能力(competence)、信心(confidence)、社交網絡(connection)和履歷(CV),從而有力地面對生活。這是一種以人本為念的援助方式,不單關心弱勢社群的物質需要,也念及其心靈需要。同時,我們為伙伴倡自強計劃計算其社會投資回報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發現社企平均有9.3年壽命,是中小企的三倍。政府每資助一元,所僱用的弱勢社群在九年內的得益約為四元,即四倍回報。而創業展才能計劃因為學習曲線更長,回報率更高達七倍,當時香港在量度社企的效益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其後,我們更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展「社創校園」計劃(Social Entrepreneurship School Education, SEnSE),旨在引進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關懷價值和創意思維到本地教育系統(大學及中小學)當中,聯合商界、政府、學界、社福界等多個界別,促成社創教育的協作平台,從各方面協助青年創業及成長,內化社創,轉化香港。同時,又向商界推廣企業慈惠創共享價值──「M.O.V.E.R」,希望能夠產生協同效應,一方面讓企業內的員工可成為知識型義工,運用其營商的實戰知識,幫助社企處理其營運或管理上所遇到的難題;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推廣良心消費的概念,即「富有社會意識的消費」或「替代式消費」,促使社會有正面發展及轉向的消費或採購行為。企業除採購外,亦可將公司內部的一些工序外判予社企,使其能有穩定的生意,達致可持續發展。
豐盛社企學會十年來開展了不少計劃,從各方面支持社企及推動香港社創發展。
近年,我們更先後開展「賽馬會豐盛社會效益量度培訓計劃」(Jockey Club Fullness Social Impact Measurement Coaching Scheme, JC Fullness SIM)──為業界設計一套得心應手的工具,讓社福界同工有效使用,重點是提供的工具包括使用範本、報表及標準問卷等,讓業界同工可以量度項目的社會效益;「創新園」(Innovator Farm, IF)──孵化青年創新意念,成就夢想的平台,希望與青年人共同創建社創生態圈,更會提供共享工作空間作聚腳點,讓不同的年輕社創家一起學習與成長,孕育無限可能;「創新路」(Social Entrepreneurship Life Education and Career Transformation, SELECT)──讓青年透過社企實習的環境,培養創意解難等21世紀技能,從中累積工作經驗,並在扶助弱勢的過程中一同轉化,探索更多自身在未來生涯發展中的可能性,邁向多元出路;以及「TECM Mall」──一站式社企產品購物平台,從多角度協助本地社企發展。
轉眼間豐盛走到第十個年頭,見證香港社創成長,由2008年約220間社企,到2014年有457間,現在更已超過610間。除數目持續增加,社創項目亦漸見多元化,不再局限於就業聘請,也開始遍及環境保護、住居需求、家居設計、以至有關食物可持續性發展等項目,可見本地社創生態漸趨成熟。
最重要是,這十年來一群熱心的義工在背後大力支持。還望下一個十年,大家繼續一同努力,扶助弱勢,轉化社會。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