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3 16:17:27

讓學校成為社創實驗室,助青年多元學習成長 - 謝思熹博士、曾巧宜

超過30間社企及機構到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進行校園導賞、與老師專業交流、洽談合作方案,希望協助不同青年的特殊學習需要。

 

  提起「傳統學校」,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成績、學校配套及良好升學出路。只是回顧我們香港的教育史,香港從來不是只挪用外國或直接跟隨官方指引,而是為了回應社會需要,展現其多元、創新及社會性。如:早期的女子學校多是為了配合留養所和孤兒院的需要而開辦,讓被遺棄的女嬰逃過被販賣和虐待的厄運,並教導女紅、基本讀寫等。現在大家常見的旗袍校服,本義為統一服裝來去除當日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階級壁壘。而南來文人所開創的新亞書院,由當年一所小書院到現時的香港中文大學,也正正體現到在艱苦時代堅守文人氣節,也孕育了多代港人的人文精神。所以,可以說很多早年的學校都是一所「社創實驗室」,不單在逆境中堅守理想與信念,勇於回應社會及社區需要,也開拓了一個新的理想教育環境予當代青年。

 

  本年三月與同事有幸參觀了一間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100% SEN學生的主流中學──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他們全校共有200多位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如:自閉、語障、智障、情緒需要或專注力不足等。但校長與老師們卻沒有放棄,反而積極發揮創意,善用社會資源,於校內安設了言語治療室、VR學習區、運動科學中心、感覺統合訓練中心、 巴士教室 、Mac Lab及攝影STUDIO,更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安排實習及職涯發展培育計劃,協助不同類型學生學習成長。

 

校內設有巴士教室,讓SEN學生可以在巴士教室裡學習並使用巴士模擬器,體驗駕駛巴士的樂趣。

校內亦有運動科學中心、感覺統合訓練中心讓SEN學生更容易訓練體適能和身體協調。

 

  以上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嘗試變成可持續的方案,甚至推廣到全港不同學校,讓本地教育體系有根本性的變化。記得訪校期間,校長講過一句話讓我深受感動:「希望學校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及支援,讓更多人認識SEN學生的情況及需要」無疑,教育的發展讓我們走進了學歷社會,讓一代代人走進專業和高學歷的階段。但同時,每年進入大學的學生人數不足4成,我們變相製造了6成的「失敗者」,只是青年並非無用,他們存有未被發崛的潛能。他們值得有新的教學方法,來讓他們成長。

 

  今天就算網絡盛行,但我仍然相信學校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地方。教育是一場未知的實驗,要讓青年學生各按其份,因材施教,盡展所長。過去百多年,香港學校孕育了多代香港人,今天學校除了創新,更可以思考如何借用不同的網絡資源,讓社會不同界別人士回饋貢獻。面對社會與未來,將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讓我們再次令學校成為社創的實驗室,用創新的教學與思維回應新世代與社會需要。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