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10-24

利率前景惹爭議,英倫政壇催變局

  風險市場對美國加息前景有新的研判,不過結論不同,也造就出美股和美債不同的走勢。債市跟隨聯儲官員的警告,資金預期聯邦利率在明年中之前衝上5%,美債動盪,十年期國債利率升到4.22%,反映市場對利率前景的最新定價。不過兩年期國債利率就回落到4.48%,消化聯儲12月加息回到兩碼的可能性。美股卻無視加息預期,專注於企業盈利,S&P500好調。

 

  日圓對美元匯率上周一度衝破150心理關口,日本政府在紐約時段強力干預,芝商所在兩小時裏爆出了250億美元的成交量,日圓快速升值。英國在三年中見到三位首相辭職,英債市場風波變成政治風波,並引起匯率大幅波動。歐盟領袖決定對天然氣價格實施管制,歐洲燃氣價格下挫。意大利迎來戰後第一位女總理和第一位持極右立場的總理,意債波動不大。美元指數衝高後回落,布蘭特原油穩步上行,金價變化不大。

 

  上周五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稱,聯儲會在12月下調加息幅度,美股表現靚麗。美股傳統上會有11/12月份出現一次沖高,基金在部署聖誕節行情。基金經理們指出,在已經公布業績的S&P500公司中,七成的第三季度業績好過預期。美國三大指數走出6月以來最大的上漲。

 

  然而,利率期貨市場的價格顯示,資金預計聯邦利率到明年5月會達到5%,這是第一次市場估計聯儲在本周期的終極利率會達到5字頭。這個變化的重要性在於,市場終於意識到,聯儲在加息加到中性利率區間後,還可能進一步上調利率。中性利率,一般被認為在4.5%左右。債市因此悲觀,尤其十年期國債受到壓力。上周五,芝加哥聯儲總裁埃文斯和三藩市聯儲總裁戴利分別指出,在每一個時間點聯儲需要考慮減少加息幅度。

 

  最近三個月的CPI數字顯示,產品通脹已經見頂,供應鏈斷裂的最壞時間已經過去,但是服務業漲價嚴重,背後是工資的不停上漲。工資上漲趨勢需要等到勞工市場供需逆轉,而勞工市場逆轉很可能意味著聯儲需要把經濟推入衰退。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開始明顯地見到租金等惰性價格上漲,惰性通脹一旦升起,是很難降回來的。

 

  這些決定了美國的通脹形勢非常複雜,並非加息一招短期可以解決問題的。2023年通脹回落到5%左右後,可能在較高的水平持續爬行,貨幣當局未必有空間降息,甚至連維持利率不變也有困難。FOMC幾次表明,調整利率政策的門檻很高,它需要看到利率政策對經濟產生了明顯的遏制作用,需要看到就業市場持續轉弱。

 

  筆者認為這個目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美國的製造業和房地產業都出現了下行的跡象,但是疫情期間發放的救濟資金正在流出銀行儲蓄,進入消費領域,所以消費還是很強勁的,就業市場的工資叫價也高,通脹預期還在發酵。

 

  聯儲的加息未必可以停下來。春季暫停加息後,因為通脹預期依然高漲,最終還必須繼續加息,終極利率水平可能大幅高過市場現在設定的中性利率水平。這種場景現在尚非必然,但是從惰性物價來看,可能性在與日俱增。所以FOMC在12月份有可能將加息力度從75點調回到50點,畢竟中期選舉已經結束,但是它的加息周期未必很快結束。

 

  聯邦利率是資金成本的錨定。如果Fed Fund利率升到5%,按揭最優利率就升到9%左右了,不少家庭的按揭利率可能達到雙位數。到時候,房地產市場產生較大下行壓力的機會很高。這也意味著美元資產的調整沒有完,美元匯率會繼續上漲,世界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壓力。

 

(iStock)

 

  英國首相卓慧思被逼宮辭職,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首相。保守黨正在黨內徵集黨魁提名。根據1922委員會主席布雷迪,如果只有一個候選人,新任保守黨領袖和下一任首相星期一就可以產生。如果有多名候選人報名,前兩名候選人在星期五黨內議員投票中決出勝負。

 

  前財政大臣辛偉誠率先拿到一百名議員的提名,根據英國開出的數字,有超過六成的勝算。第二位是前首相約翰遜,第三位是下院保守黨領袖莫佩琳。辛偉誠很受尊重,執政經驗豐富,對財經事務尤其擅長,但是黨內也有不少議員不齒他背叛約翰遜。以辛偉誠審慎理財理念,估計他會留任現任財相亨特,這樣可以平息市場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憂慮。前首相約翰遜很可能重出江湖,不過國會對他的調查還未結束,萬一他當選但又被認定有罪,英國可能又要重新選首相。

 

  卓慧思離開了,卓慧思經濟學收場了,不過有幾個大的看點值得品味。首先,這是市場第一次對現代貨幣理論發起反擊,通過資產價格暴跌來抗議「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第二,退休基金危機得到紓緩了,但是凸顯出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隨時可能衝擊市場。第三,英鎊相信已經見底,不過短期反彈力度有限,匯率波動。第四,英國央行迫切需要重塑信譽,11月會議時,可能一口氣加息100點。最後,英國開了先例,萬一市場動盪,央行願意隨時進場救市。

 

  由於高騰的能源價格和政府的供給限制,歐洲的工業產能中大約有10%處在停產狀態。隨著冬季的來臨、俄羅斯斷絕天然氣供應和歐洲即將開始的對俄羅斯海運石油的禁運,預計歐洲的能源形勢會迅速惡化。儘管歐盟擺出了將禁運進行到底的姿態,比利時首相庫洛最近說,「歐洲大陸正在面臨大規模地去工業化」。

 

  在歐洲大陸,工業僱傭著3500萬產業工人,佔就業人口的15%。歐洲產業圓桌會議致信歐盟,警告飆升的能源價格嚴重地損害了歐盟產業競爭力,如果沒有立即的行動,「傷害可能是不可修復的」。受傷最深的是化工、汽車、化肥、電力行業,這幾個加起來佔到歐盟電力消費接近七成。不僅價格昂貴,各國政府紛紛限制天然氣對產業的供應,來保證居民用電和取暖。

 

  歐洲天然氣消費最大的是發電,第二是產業,第三是家庭。所以天然氣漲價和限量供應,對製造業的衝擊特別大。工廠一旦停產,不僅重啟費用昂貴,而且失去的市場未必能夠再奪回來;技術工人一旦被遣散,之後也未必能夠全員召回。這場能源危機對歐洲製造業的打擊,可能是長期的,對部分行業甚至是災難性的。

 

  根據歐盟數據,德國製造業產值佔到歐元區的27%,意大利16%,法國11%。這基本反映出能源危機的國家分布,受傷最深的就是歐盟三駕馬車。其實問題並不是俄烏衝突時候才出現的,歐洲的能源市場以國家劃界,規模小、監管多。2020年之前的十年中,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比美國的高出2-3倍,俄烏衝突後就高出接近十倍。成本昂貴、效率低下,才是歐洲產業競爭力不高的長期原因。

 

  本周有兩個央行看點。1)ECB開會,預計加息75點到1.5%,同時可能表明明年啟動回收流動性的QT。2)日本銀行例會上政策利率還不會動,但是也許在前瞻指引上,作出調整。預計加拿大央行加息75點,俄羅斯央行減息25點。數據上,美國GDP在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之後,預計第三季度錄得1.6%的環比折年率增長。核心PCE 9月份預測環比0.5%,同比加速到5.2%。預計德國經濟收縮,不過法國和西班牙就繼續擴張。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聯儲局 #英國政局 #卓慧思 #外匯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