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
新冠病毒威脅人類到2025年?
北半球氣溫回升,但是新冠疫情卻沒有如預期一樣消停。全球感染人數再創新高,來自印度的焚屍現場顯示一片悲風戚雨,日本的緊急狀態直接威脅東京奧運會,一批城市不得不延長或開啟封城措施。疫情的發展軌跡,與主流媒體的判斷有所不同。
應該說疫苗的推出,對控制新冠疫情是有成效的。在疫苗注射進展較快的國家,感染率在下降,重症率大幅下降。評估疫苗是否有效的一個核心指標是重症率,如果重症率得到明顯改善,則醫療設施就不至於被蜂擁而至的患者所淹沒,公共衛生體系可以持續運作。
(iStock)
疫情反彈是因為多數國家的疫苗注射進展緩慢,因為人們對病毒開始掉以輕心,因為印度等國強化檢疫措施。最重要的原因,則是病毒的變異。自從COVID19被確認,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數十種已知的變異,其中英國病株、南非病株、印度病株的傳染性越變越強,疫苗的有效性下降。
病毒變異是生物本性,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但是為人類抗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如何評估形勢?
首先,必須明白疫苗對個人和公共衛生的作用是不同的。疫苗的有效率決定了接種者在接受完疫苗注射後仍有機會被感染,病毒變種更放大了此風險。從公共衛生角度看,任何降低重症率峰值的手段對於公共醫療體系都是極其重要的,如此醫療資源得以有序地釋放給有需要的患者。從宏觀角度上看,疫苗對遏制新冠疫情已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必須明白疫苗未必給接種者一個「護身符」。接種者仍有可能受到感染,仍面臨變種病毒的威脅,不過重症與死亡的機會應該會低一些。這意味著個人防護仍不能鬆懈,防疫的主戰場可能逐步傾向個人防線,公共醫療則聚焦於重症患者的治療。
第三,鑑於病毒變異之迅速,疫苗研發可能是長期的任務。接受兩針注射,應該只是製造自身免疫的第一步,很可能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補打加強針。從研發程序看,通過基因編輯作疫苗修改的技術平台的靈活性和速度應該好過傳統疫苗。
哈佛衛生學院Stephen M. Kissler等五名作者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顯示,疫苗能否帶來永久免疫是抗疫成功的關鍵。如果疫苗所催生的人體免疫是永久的,專家預計病毒在2025年消失。如果疫苗無法帶來永久免疫,則新冠病毒進入人類及其他寄主的生態圈,每年爆發一至兩次流行。新冠病毒逐漸成為又一種流行性感冒。
對於疫苗持續免疫能力的研究目前並不充分,不過多數研究顯示疫苗注射後的抗體有效期不超過300天。疫苗對變異病毒有效性的研究更不充分。病毒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人類與新冠病毒的鬥爭,可能是一場長期抗戰,最終人類未必可以消滅病毒,而是學會通過預防、疫苗、檢測和治療來全方位治理,最終達至均衡狀態。製造群體免疫並適應病毒變異是可以做到的,令新冠死亡率降到各類流感的平均水平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時間。
新冠故事可能慢慢會變成舊冠故事,我們要逐步適應生活與工作的新常態。以目前所見的疫苗有效性和病毒變異來看,新冠病毒可能一直威脅人類到2025年。2025年以後人類便能擺脫新冠病毒嗎?不是,只是人類屆時已經習慣了與新冠共存的生活方式。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有改動,為作者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