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RCEP,亞太區區域經濟合作的大事
亞太區15個國家於11月15日簽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這是亞太區經濟一體化的一個里程碑,對未來亞太區經濟及貿易的發展、產業與市場之融合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RCEP涵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以及東盟十國,印度暫缺。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覆蓋著世界近29%的人口,超過三成的經濟和貿易總量。
由於之前東盟十國先後與中日韓澳新簽署過單獨的自貿協議,這次應該說是在之前10+1模式之上的擴容,但是所帶來的乘數效應絕非五倍那麼簡單,區域內生產、市場的空間得到以幾何級數擴張。這個空間內經濟的差異性、貿易的協同性、生產的關聯性、市場的聯通性,在世界歷史上均是前所未有的。
這份協定不僅涵蓋了貿易,更涵蓋了服務貿易、知識產權、電子商貿、政府採購等更廣泛的領域。如果得以順利執行,未來在全新的維度實現更高層次的區域合作也有可能發生。
RCEP協議的貨物所涵蓋的零關稅產品數量,超過總產品的90%以上,相當一部分立即做到零關稅,其他產品十年內達成零關稅,這種態度所表現出的決心和誠意,是令人讚歎的。
此項RCEP協議的最大贏家是東南亞諸國。15國簽訂共同協議,將中國、日本、韓國同時拉上了一個東南亞首先倡導的合作平台上,為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提供了一個牢固的平台和順暢連接的渠道。東南亞是一群中小國家,在多邊談判中每個國家都沒有多少談判優勢,這次捆綁談判還開創了ASEAN與世界大國平等談判的新打法。
第二個贏家是澳洲、新西蘭,他們的礦產品農產品主要賣給中國,進入全面經濟夥伴協議意味著兩國在產品出口給中國上享有比其他商品大國更佳的稅率優惠。在中澳關係日漸冷淡、中國隱形制裁不斷的時候,這張保護牌還是重要的。
第三個贏家是中、日、韓之間的自由貿易。中日之間尚未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是通過RCEP,兩國之間的關稅水平和准入程度直接向自由貿易標準靠攏。日韓之間也得到類似的效果。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量遠遠大過與東南亞諸國的貿易量,RCEP給了三國一個機會,繞過歷史恩怨所帶來的阻滯,邁向東北亞經濟互榮互惠。
最後一位贏家是中國。當奧巴馬政府拋出TPP的時候,中國突然發現美國設計了一個摒棄中國的貿易體系,發現自己被蒙在鼓裏,於是拾起RCEP作為抗衡手段。然而,特朗普政府徹底放棄多邊主義思維,令其亞洲貿易夥伴感到不安,最終導致RCEP後發先至。拜登任內恢復TPP談判的機會頗高,不過RCEP在先令中國在許多領域無法被TPP繞過。中國通過更積極地開放本國市場,穩住了經貿後花園。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建立起的世界新秩序,就是建立在美國開放本國市場的基石上的。
筆者相信,RCEP作為一個區域合作的框架,為整個亞太地區的經貿合作開闢了新的天空,奠定了新的基礎。不過魔鬼在細節中,RCEP如何被各國執行,將決定它對各國經濟的幫助,也就決定它的歷史地位。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