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1-09

被挾持的央行們

  中國人民銀行出風頭了。中國的央行在2020年率先出招,新年第一天便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點,全世界都對中國需求和全球增長更樂觀了,各國股市紛紛開門紅。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不久前剛講過,「應當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在盡量長的時間內延續正常的貨幣政策。」是甚麼令央行改變主意呢?最近李克強總理在成都做調研,商業銀行不提降息,不說增加貨幣供應,異口同聲要求降準。

 

  中國加入WTO,成為世界加工廠之後,貿易順差暴漲。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進行沖銷干預,買入美元釋放出人民幣;為維持基礎貨幣穩定,央行大幅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通過降低銀行貸款的乘數來限制信用過度擴張。然而最近,貿易順差有下降的趨勢,更重要的是利率一降再降,銀行的盈利水平遭受擠壓。銀行希望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讓自己手中有更多的可支配流動性,以便維持利潤率。政府則希望將更多的流動性放入銀行手中,希望銀行支持實體經濟。

 

  銀行手中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流動性,是否意味著實體經濟受惠?筆者認為難。下行周期意味著更大的信用風險,銀行收緊貸款標準是市場行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降準可以令銀行有更多的流動性和利潤空間。銀行利益倒逼出政策的改變。

 

  無獨有偶,去年9月美國repo市場驚爆流動性缺口,隔夜回購利率一度飆升至10%,紐約聯儲被迫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原本以為幾天就可以解決的短期流動性問題,卻像無底洞一樣不斷吞噬著巨額的資金,repo市場依然無法依靠自身穩定下來。聯儲注資的時間期限一再延長,提供資金的時間長度逐步增加,救急之舉愈來愈成為一項常備性政策了。

 

  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比危機前仍然大出四倍,按理市場沒有理由缺錢的,怎麼就填不滿資金缺口呢?因為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線趨平甚至倒掛,銀行利潤受到衝擊。銀行需要更多的資金來達成利潤目標,於是極度低廉的資金成為銀行加槓桿的理由。聯儲自言這不是QE,在筆者眼裏只要擴展資產負債表就是QE。貨幣當局重回QE,還是因為銀行利益,又是銀行利益倒逼出政策的改變。 

 

  美國的經濟情況不錯,就業市場熾熱,聯儲一方面停止降息,另一方面卻加速注入流動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是通貨膨脹明顯上升,人民銀行照樣擴張流動性。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銀行需要一個寬鬆的貨幣環境來穩定利潤,為了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央媽唯有就範。在此之前歐洲央行不斷的QE,也是類似的邏輯,把廉價的資金送到銀行手裏,希望他們賺到利差,賺錢之餘最好可以貸款。

 

  記得筆者80年代見當時的聯儲主席沃爾克時,從他噴滿雪茄煙霧的嘴裏蹦出,「央行的任務就是要制止銀行胡作非為」。未久,沃爾克被格林斯潘為首的少壯派趕下了聯儲主席寶座,此之後央行便成了銀行的保護傘。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央行 #銀行 #貨幣政策 #人行 #流動性 #降準 #資金流向 #降息 #資產負債表 #QE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